最近瑞士洛桑管理學院發表了全球各大經濟體的競爭力排名,排名是從四個指標入手,即商業效率、經濟表現、政府效率和基礎設施,香港的排名降至第四位,是十年來的最低位。
平情而論,排名遊戲中的位置有高有低,升升降降本是平常事,對香港競爭力排名下滑本應不用特別擔心。不過,前提是香港本身必須極具競爭力,就算當不了第一並不代表沒有競爭力,就好比考試中考取九十九分的同學,因一分之差屈居第二也很光榮。
問題是當細看這份報告,發現香港在各項評核上都下滑,反之競爭對手卻在進步中。
以環球層面來說,任何一個角度看香港似乎都具競爭力,排名每年縱有高低,內裏的細項應該會較平穩才是。可是當看到香港各項指標全線向下,便不得不讓人擔心,因為這代表了一個系統性的競爭力下滑,香港正面對這樣的風險。
從競爭力的四項指標當中,商業效率和經濟表現可以因外圍環境改變,我們可以做的不多,香港工商界的效率已是舉世稱頌,現時排名下滑是受一些不可抗拒因素影響,例如勞工短缺、工資上升等,是非戰之罪。至於經濟表現,香港是外向型經濟,極受外部形勢所影響,我們也改變不了。
因此,香港總體競爭力下滑,要注意的是內部因素,即政府效率和基礎設施。香港政府的效率其實很高,和其他地方相比,香港公務員是廉潔和盡責的。
然而,近年出現了一些政府高層的爭議行為,當前任多位高官相繼捲入懷疑利益輸送,除了令港府廉潔形象大打折扣之外,無可避免地也會拉低政府效率的評分。
而且,近年香港面對的爭議增多,政府各項政策措施寸步難行,立法機關又不時進行拉布,去年只是財政預算案才有拉布,今年已演變成其他小組也拉布。結果是行政效率下降之餘,政策推倒重來的風險大增,政府要花很多力氣去維持運作,效率自然下降。
基礎設施方面,香港以前的基建很到位,但近年建造業工人不足,基礎建設的效率不及從前。現時香港各項建設已不能快速啟動,要經過多輪諮詢才可成事,而且民意變得多樣性,即使有利總體社會的基建,也不見得容易得到大多數市民認同,基建的司法覆核風險,更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
香港競爭力下滑,受內在因素影響比較多,希望不是龜兔賽跑式的下滑。
蘇偉文
恒生管理學院商學院院長兼金融學教授,主要研究興趣為國際金融、金融市場及公司管治,在國際著名財務會議及期刊已發表多篇論文,並著有多本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