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沖國度:指數產品協助防守

最近比較上成功的一個變招,是做好主力之一改用指數產品,反而做淡則會揀個股出擊,提升了作戰的效率。早前當增長股遍地屍骸,除了納指以外,歐美主要指數居然依然守得好,證明只是局部股災,市底還是偏勁。

由自己睇通條路,轉投指數派至今,標普500指數雖然只是升了2%,但買期指注碼可以頗大,而且坐得相對安心,並非亂炒二三線的行動所能比擬。

買指數產品有頗多好處,勝在簡單,又分散了風險,不怕買中爆煲股。但這個做法不會流行,因為上望空間永遠不會太多,標普500指數升到2,000點,亦不外多6%,不似個股會隨時有幾成回報。

順應潮流作變陣

當然不斷有人繼續講恒指睇30,000點,不過講咗四五年,應該都無人再去信。由於不似有力升得多,所以未能吸引太多人入場,博6%的話,倒不如安分守己買債券,炒得股票當然是要博超級回報。

其實這次變陣,和快艇派基斯保羅守杜蘭特一樣,只是權宜之計。指數勁而個股差,擺明是市場針對傳統的對沖方法,令一班沿用舊式戰術的炒家兩邊輸,最要命的地方是每日開邊隻是非常難估,所以簡簡單單買指數最好,直至市場重新對個別股份或者板塊出現偏好為止,才再次布置一個攻擊力較強的陣容。

不過,長期加入指數產品在組合內,也是個值得考慮的方法。過去兩三年主力負責防守的板塊是收租股,隨着零售市道轉弱,租金上升周期結束,收租股的防守功效打了折扣,要揀其他股票亦不容易。

舉個例,如娛樂事業股雖然近期穩步上揚,本質上卻不算太低風險,升得慢和穩健是兩回事。因此以指數產品代替收租股,作為組合的定海神針,在目前環境是較為合適,尤其是潮流興頂住指數。

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 黃國英(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