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月份進出口恢復增長,扭轉了首季的跌勢,使投資者對內地經濟的疑慮稍為減退。不過,近年內地的經貿數據已大為扭曲,去年同期有「假出口」,今年擠兌點水分,但假象仍未有消失;統計數據向來令人疑大於信,經濟數據愈意外波動,投資者愈發感到迷惑,始終無法挽回市場信心。
除非有突變的情況,例如美國早前的惡劣天氣,令經濟數據大為走樣,否則數據反映經濟走勢的趨向,不可能一兩個月內出現極大差異。外貿被視為可信程度較高的數據,原因是可與其他國家的數據參照對比難以造假,但中國的進出口過於反覆,已令懷疑難消。
雖然內地官員表示,出口表現其實沒有如數據顯示般差,主要原因是去年初的虛假貿易令外貿數字遠高於平常,美銀美林認為若扣除去年的水分,四月份出口實際增長高達一成。無論投資者視出口是企穩、露曙光抑或強勁反彈,對貿易真情仍抱持保留的態度。事實上,今年中國出口形勢嚴峻,剛結束的廣交會訂單額大幅減少一成二,領先指標也顯示新出口訂單疲弱,外貿早非增長的引擎。
進口是出口的倒影,但在中國經濟疲弱及房地產動工大幅減慢的前提下,大宗商品卻高歌猛進,以數量計,鐵礦砂增兩成,糧食增四成五,其中大豆增四成一,未鍛造銅及銅材增四成一,委實令人覺得詭異。有分析指企業有意誇大數字,以騙取信用狀進行借貸,情況有如去年香港轉口不合理地激增;面對外資的質疑,海關總署去年仍大力否認,最後才作出調查清理。
現在事隔將近一周年,後遺症是令今年數據同比大為失真,五月份數據是否可「見真章」拭目以待,但當局應見及數據失常,便需主動調查,而非掩耳盜鈴篤信不疑。
中國外貿今年原本較為樂觀,原因是歐美市場持續復甦,然而,一年現已過三分一,今年出口增長百分之七點五的目標可能較GDP更難實現。中國未來有機會推出支持外貿政策,包括提高出口退稅及提供更多的出口信貸支持,但都不及人民幣匯價政策的影響。四月份外貿順差轉強,令市場對人民幣由貶轉升的聲音再度響起,貶值無疑有利出口,但亦是雙刃劍,企業購買原材料的成本同樣增加。
中國經濟的真面目向來蒙了厚重的面紗,造成海外的誤解,早前世界銀行的報告以購買力平價法計算GDP,發覺中國今年將超過美國成為第一經濟體,連國家統計局亦認為世行高估中國的GDP規模。經濟數據常常難以排除水分,更可能會因虛假的數字,造成中國的決策誤判,政策制訂失實不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