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和上交所上星期發布滬港通細則,兩地投資者都須遵守對方的遊戲規則,現在紙上談兵,但真正買賣時難免會感到不平等,最大的差別是A股有漲跌停板機制及沒奉行T+0制度,而交易時間和假日安排均不同,機制存在差異應將盡量收窄。
港交所早就拋出橄欖枝,兩年前延長交易時間,涵蓋A股的交易時段,現在亦正諮詢有關漲跌停板機制的建議,但香港盡量配合的同時,上交所對變革的阻力明顯較大,就以國際許多股市施行的T+0交易制度而言,央行最新發表的金融穩定報告明確指出「T+0交易的潛在風險不容忽視」,等於短期實施無望。
此外,兩地的股息稅政策也不同,內地希望誘導股民進行長線投資,但卻實施等同雙重徵稅的股息稅顯然自相矛盾。香港股市發展較早及以接軌國際為目標,值得內地股市效法的甚多,這亦是滬港通推行的其中一個目的,可是仍要內地認定必要,有決心師從,需有長線目光而無懼短痛。
交易時間論理是較容易互相遷就的,現在A股較港股中午早收半小時、下午早收一小時,全日僅交易四小時,在全球主要股市當中堪稱最短,要港交所削足就履縮短交易時間相就絕無可能,去異求同唯一辦法是A股延長交易時間,但尚未聞內地有改動之意。
A股較少跟隨外圍走勢,暫時仍可我行我素,但既然有心開放門戶,那就需逐步與國際接軌,首站無疑就是香港。即使短期不行,就要遷就現實,一些重大政策或消息不容在單方交易時段內公布,否則將導致股市在該時段大幅波動。就以滬港通這敏感消息為例,內地傳媒提早爆料(中央亦習慣透過傳媒放風),數日後總理李克強在博鰲亞洲論壇突然拍板,港交所來不及反應,需兩度先行停牌再解畫,顯示對敏感消息披露不對稱後果。
假期的問題更呈複雜,因為牽涉銀行的交收配合,香港有多個西方假日如復活節和聖誕節放長假,而內地則在農曆新年、五‧一及十‧一有長假期,有時A股休市仍可玩港股,如無特別事故,資金多一個活動場地並非壞事,但要提防像敏感資料披露各行其事引致市場波動。以內地五月一日公布官方四月PMI為例,香港翌日便復市,上海則遲一個交易日,若數據遠勝或遠差於預期,港股便可能無端成為波幅「變倍器」。
上述問題的複雜程度不一,但勿因簡單而輕視,也勿因複雜而卻步,猶幸滬港通尚有約五個月時間,讓雙方因應安排。○七年港股直通車之死因便是事前欠缺深思熟慮,希望滬港通不但能互聯互通,還要做到互惠互利,制度上雙方取長補短,才能攜手達至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