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嫻談:港股「五窮六絕」非必然

今天是四月最後一天,明天便踏入五月份。近日市況偏弱,令人不禁猜想到底「五窮‧六絕‧七翻身」會否再次應驗?

所謂「五窮‧六絕」,又或外國的「Sell in May and Go Away」,即股市每逢五月都難逃一跌,及至六月更見跌勢加劇,七月則會重拾升勢。究其原因,其中一說法是大部分公司在三、四月公布全年及季度業績後,市況轉趨淡靜,加上除淨因素,投資者傾向先沽貨,不利大市走勢,這亦是「日曆效應(Calendar Effect)」的一種。但有更多人認為,這只屬偶然,參考作用不大。

「七翻身」準繩度高

到底五窮六絕有沒有根據?小妹統計了○四至一三年10年間,恒指於五、六、七月的表現,發現有7年於五月份下跌,應驗了「五窮」,但六月份僅3年下跌,「六並不絕」,七月表現最佳,有9年出現升市,「七翻身」準繩度高。「五月離場、六月觀望,七月入市」策略看似奏效,但投資並非如此兒戲,還需配合市況分析。

近日港股重拾跌勢,因人民銀行持續正回購回收流動性(但市場資金未見太緊張),而中央「擠牙膏式」推「微刺激」政策,亦摧毀市場對中央穩增長措施加碼的憧憬,加上烏克蘭局勢未明朗及聯儲局議息會議前夕,市場觀望氣氛濃厚,再碰上五月效應或多或少利淡投資者情緒,皆不利港股表現。

昨日期指結算日,港股一洗頹勢,恒指在權重股帶領下抽升逾300點,技術上重上50天線之上,但未能一舉上破250天線阻力。然而,小妹未敢過分樂觀,因昨日不少二、三線股沽壓仍大,大市升勢不全面。後市繼續以22,000點心理關口作初步支持,但此關防守力度不大,較大支持處於21,800點,而關鍵支持為21,100點,亦即是二月及三月形成的小雙底,這同時是一三年七月的上升裂口(21,000至21,200點)。

雖然市場普遍預料五月份市況偏淡,但近日跌市沽壓不算太大,且港匯仍處於偏強水平,未見大舉資金撤離本港,相信此輪跌市只是資金於板塊內調配,且看會否有新的催化劑出現,帶動港股扭轉跌勢,打破「五窮六絕」現象。

新鴻基金融高級證券分析員 李惠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