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款訪港三成為投資

內地訪港旅客除了鍾情購物,亦視香港為投資平台。香港投資基金公會調查顯示,三成訪港的內地VIP富裕客來港純為投資,基金為第二大投資產品,去年涉資逾360億元。

調查發現,來自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這四大內地城市的訪港旅客,去年約有二百四十萬人,當中約16%(約38.8萬人)有投資於香港基金產品,高於一二年的13%。以每名投資者平均有3.9宗交易,每宗交易金額約為2.4萬元計算,去年涉及香港基金產品投資的金額逾360億元。

港元存款最熱 佔比18%

去年來自四大城市的訪客中,約16%表示純粹為了投資,比例稍高於前年的14%。調查又指資產值愈高的組別,對來港投資興趣愈大。在資產值高於500萬元或以上受訪者之中,比例高達30%,而這個組別的基金平均交易額亦顯著較高,達46,373元,較整體平均高近倍。

在投資產品類別之中,以港元存款最受歡迎,達18%,其餘依次為基金、外幣投資和香港證券。對於滬港通安排,基金公會投資基金委員會主席李錦榮表示,現時投資者不會單一投資一項產品,加上內地投資者對港股不太熟悉,基金投資相對眾多金融產品而言較易管理,有信心投資者對基金投資的興趣不會因滬港通出台而減少。

基金互認更利分散風險

基金公會行政總裁黃王慈明指,未來滬港通、QFII及RQFII多管齊下,將會擴大雙向投資,趨向多元化,相信不會影響基金銷情,帶來此消彼長的效果。

恒生銀行(00011)投資產品及顧問業務主管李佩珊說,內地人士透過香港投資境外資產,不少是為了分散風險,由於港股與內地股市關連性較大,他們寧願透過基金投資歐美或東南亞市場,相信兩地基金互認安排的影響將大於滬港通。

萬利理財亞太區總裁張佩儀稱,滬港通相信有助提高內地人士投資港股意欲,但預料內地投資境外資產的金額趨升,相信對其他產品類別興趣未必會減少。

是次調查於去年十二月進行,透過互聯網訪問了2,088名年齡介乎十八至五十四歲的人士。李錦榮表示,上述四大城市現時有超過一百萬訪港旅客在本港購買金融產品,料未來十二個月會進一步增至二百萬人。調查亦指出,67%受訪內地投資旅客願意承受15至20%的虧損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