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遲延獨立 經濟難跨新階

在一個探討「央行未來」的論壇上,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力指外國專家認為人行需要更大獨立性的言論,並不適合一個正在轉型的中國,意即在可見將來,人行將維持現有角色,繼續是政府內一個重要機構,跟美國等成熟經濟體的央行擁有較獨立地位不同。

無可否認,中國要走自己的路,但中國現打正旗號,向「國退民進」的階段發展,要全套配合,一家具備公信力、權責相符、政策透明甚至較獨立的央行,已是中國經濟能否更持久發展的重要一步。

在全球經濟體系內,較成熟國家的央行通常被賦予對銀行的監督權,提供銀行間的結算及負責管理國庫,並主要透過國家貨幣供應、不同貨幣政策工具及公開市場操作等手段,達到穩定金融市場目的。以美國為例,中央銀行是聯邦儲備系統,旗下多個分支負責不同經濟範疇,法例上是獨立於聯邦政府的機構,地位上相對獨立,避免受到政治輪替影響。

人民銀行作為中國的央行,經過多年變革,履行各樣央行在貨幣、金融風險管理等工作,獨立性及職能配置上,實際已有所提高及分野,但仍然隸屬於國務院的一個部門,地位上不能跟美國的央行相比,在制訂及執行政策上,少不免帶有較濃政治色彩,對金融體系的干預亦較西方國家為多。

比方說美國經濟在正常運作下,聯儲局少有作出非常規干預,主要着眼於推動全民就業及維持物價穩定,或出現重要金融問題,才作出非常規舉動,如前任主席格林斯潘在九一一事件後,把利率推低,伯南克在金融海嘯後實施量化寬鬆。人行則剛好相反,貨幣政策一直處於非常規化,相信最大原因是中國經濟存有強烈的「國有特色」性質,市場一方面未完全成熟,另方面是政府為確保政策由上而下通行有序,根本未肯亦未能放手。

只是中國經濟正進行新一波大型改革,包括利率市場化、民營銀行開放、互聯金融推行、資本帳或進一步放寬,現有的央行模式也面臨重大挑戰。要應對「新經濟」的訴求,人行也是適時檢討本身定位,即使為配合改革步伐,不可能離開政府體系,至少也要重新釐定與政府之間的關係,如何理順中間的利益。

若然央行的角色絲毫不變,未有從眾多經濟環節中由指導者蛻變成監管者,又或在職權及責任上不相符,缺乏向公眾交代的前提,公信力不足,甚至是政策制訂沒有一套客觀標準,市場又怎能對央行、對經濟持久發展有信心,內地能否真正進入「國退民進」的新階段,亦頓成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