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外企IPO成關鍵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認為,「滬港通」對本港最大意義,是增加投資者種類,不僅香港及海外投資者,更增多一批內地機構與個人專業投資者,令本港融資能力提高,本港應該重新部署如何吸引海外企業來香港上市。

未評上海國際板

他表示:「內地人買港股,假如股份內地市場都有,未必有最大興趣,他們會想投資一些內地沒有(上市)的公司,海外優質公司可能是理想投資對象。」

問及「滬港通」是否意味上海國際板已再沒需要?他說:「不要這麼快下這個定論,搞掂自己(市場)先!」

單向出車變雙向

陳家強續稱,「滬港通」另一深層意義,是內地資本帳開放第一步,「這是歷史性,以前都有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但今次開放程度大、靈活性高,可直接投資。」隨着國家開放金融市場及資本帳,香港將受惠,因為香港最有能力及優勢提供金融服務予內地企業與個人。他又相信有關中港基金互認將快成事。

另外,陳家強透露,有關「滬港通」概念已經研究多年,期間出現不同變動,思維隨着國策而改變。

「○七年,中國外匯多,當時港股直通車概念便是要出去投資;但近年國家推動改革,開放資本,同樣形成雙向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