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港股市直通 還看誰能上車

容許內地投資者直接買賣港股的「港股直通車」,在○七年未開車前已遭煞停,到昨天才終於有明確的通車時間表,滬港股市半年後將啟動交易互聯互通機制試點。今次與以往的直通車構思有個重要分別,並非單向從內地通往香港,而是滬港「雙向行車」,是一大進步,相信兩地股市均可得益。

這個簡稱「滬港通」的新機制,並非誰向誰送大禮,反而是互惠互利、各有所得,內地甚至有可能得益較多。中央已把開放資本帳提上日程,將逐步解除資本流動限制,股票投資是其一。任何改革必定循序漸進兼風險可控,「滬港通」正是這背景下的產物,除了限制兩地投資總額度在五千五百億元人民幣,以及每日額度共二百三十五億元人民幣之外,還必須經由滬港證交所交易及跨境結算,目的是監察資金流向。

其實,市場早有不少渠道讓兩地投資者買賣股票,實施多年的便有QFII投資內地及QDII投資境外;隨着離岸人民幣業務興起,近年添加RQFII,以人民幣投資內地。滬深證交所亦有追蹤恒生指數的港股ETF掛牌。此外,不少內地投資者自行抬錢來港開股票戶口,亦非秘密。「滬港通」最大的不同,是落到個人投資及個別股份層面,投資選擇更靈活。

不過,因涉及跨境資本流動,不會一起步便中門大開,必定有額度限制,這恐怕就是「滬港通」開通前最難解決的技術問題。中港兩地券商本來就已接通證交所的系統,滬港證交所要加強互連也不困難,難就難在如何公平分配額度。究竟各家券商可做多少生意?若然總量及每天的額度不夠用,僧多粥少怎麼辦?額度如何分配及是否容易取得,將影響「滬港通」的普及。

另一方面,「滬港通」能否帶旺兩地股市,很大程度視乎哪些投資者參與,客源相信是QFII、QDII、跨境ETF、灰色跨境大戶以外的其他投資者。兩地總額度五千五百億元人民幣,如果不斷做即日鮮,不難帶來大量交易。不過,根據兩地監管機構的公布,本港已要求來自境內的必須是機構投資者,以及資金不低於五十萬元人民幣的個人投資者。機構大戶未必頻密入市,個人大款則可能早已自行接通港股,均會影響「滬港通」的需求。

「滬港通」對中港股市的刺激有多大,除了受制於投資者結構之外,也要看推出時兩地股市還有多少套利空間,以及基本因素的相對強弱而定,現在難有定論。當跨境股票投資變得規範化,兩地商券相信也要經歷市場重新洗牌、利益重新分配,難言人人得益。由於這項新猷主要服務於開放資本帳及推動人民幣國際化,股市大餅可造得多大,始終要看改革開放的步伐,來決定幾多人可上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