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一個高增值服務中心,競爭力最重要的決定性因素,是人力資本質素。
在人力資本的討論中,主要放在高等教育。然而,我們更不應忽略基礎教育的重要性:(一) 中學畢業生是各院校的學生來源,中學的訓練很難說對在大學的學習效果沒有影響;(二)大部分中學畢業生不能進入大學,基礎教育能否提供現代商業社會的謀生能力?
在政府推出大學捐款配對基金後,商界對高等教育提供不少支持;然而,對基礎教育的支持則十分有限。其實,支援基礎教育對整體人力資本的貢獻十分重要。
美國商界一向在「企業社會責任」方面的表現甚佳,他們在基礎教育的支持正向着甚麼方向發展?著名管理諮詢機構BCG就對美國商界在基礎教育的參與作出評估,並且提出一些專業建議。
今天的美國仍面對着種種經濟問題,但仍是全世界主要的科技和創意源頭。根據BCG的數據,美國青少年在數學和閱讀在NAEP的評估表現,自一九八○年起持續改善。但一些國際性評估顯示,美國只能維持在中游位置,而且相對表現更在下跌中。
在全球一體化之下,競爭力必須是一個相對其他國家的評估,難怪一些美國人認為改善基礎教育表現,是未來競爭力的主要決定因素。
BCG估計,美國商界對基礎教育的支持每年高達30億至40億美元。究竟中、小學如何評價商界的援助?BCG訪問超過1,000位學校行政人員,不少人認為商界只擔當「支票簿」角色,他們希望商界可加強在課程設計,以至老師發展方面的參與。
BCG指出商界不太願意大規模支援基礎教育,可能源自對中、小學的學校管理缺乏信心,不太有信心投入更多資源,可對教育制度產生較長遠的影響。
然而,基礎教育質素提升對美國經濟十分重要:(一)接受良好教育的畢業生有望成為技術型勞工或專業人士;(二)良好待遇的受僱人士會成為眾多貨品和服務的購買力;(三)這些畢業生將較低機會需要福利援助,但可為政府提供稅款。
BCG認為商界領袖絕對有很強經濟理據去支援基礎教育,但形式應改變,通過創新不斷尋找改善方法和模式。BCG指出單純創新意念不能推動教育改革,整個過程需要經過實驗、學習與改善的周期,必須配合長期財政和專業支援,而推廣有效模式更需要額外支援。這些不但需要商界投入資源,更須協助管理和推廣。
雖然香港三大的國際排名都在亞洲前列位置,但本地同學的學習能力有否不斷進步?以筆者個人經驗而言,不少同學將應付考試等同學習,他們對考試範圍外的內容不感興趣。不少同學的能力和態度仍未達一般大企業的基本要求。
這些同學在中學或補習社的訓練下,或能成為成功的應試者,卻未為學習能力和態度奠下良好基礎。
教育一向是提供社會流動的機會,但今天香港的弱勢中、小學同學,似乎很困難通過教育脫貧。這些弱勢學校可能更加需要商界的長期支援,最理想的情形是這些學校的管理、士氣以及教師專業水平得以同時提升。
美國商界有援助基礎教育的成功個案,香港商界亦不遑多讓。筆者有幸得到這些計劃支持,招募中大商學院同學到一些弱勢中學提供經濟科的學術輔導服務,教學雙方都有所裨益。如商界得到大學的專業支援,他們對基礎教育的正面影響力可能更大和更持久。
現為香港中文大學工商管理學院企業經濟教授、中大航空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並曾任中文大學經濟研究所所長(商業經濟)及中大商學院企業經濟學碩士課程主任。研究範圍包括國際經濟、中國經濟、香港經濟及航空經濟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