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過去的周一,騰訊(00700)落實入股內地第二大B2C電商巨企京東JD.com;事隔一日,阿里巴巴又入主另一家香港上市公司,兩大巨人鬥到天昏地暗。科網股近期的連串交易,令人聯想到千禧年的併購狂熱。雖然今時今日科網企業已由往日單靠概念先行,蛻變為有實際盈利支持,但仍令人擔心內地科網巨頭,忽略了跳躍式發展(Leapfrog Development)的風險與局限性,為科網行業埋下另類泡沫危機。
大部分人會認定科網與電訊,應是以跳躍式發展為先的行業,例如蓋茨與喬布斯當年未有大膽開發個人電腦(PC),又或者「互聯網之父」Vinton Cerf無推動IP互聯網協定的發展,科網行業根本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果。不過,要注意這種跳躍式創新,很大程度只適用於技術發展,而非實際業務變革之上。
所謂跳躍局限性,主要是指一家企業即使能在特定科技上獲得壟斷優勢,亦難以此為根基,將強勢延伸至另一範疇。最容易體會的例子,好似Google即使能在搜尋業務與手機作業系統稱雄,但Google+始終未能威脅facebook(fb);又如fb即使在社交媒體取得強勢,亦敵不過WhatsApp等即時通訊軟件的興起。這發展定律很大程度是硅谷企業,從失敗經驗中累積而來。
高智仁擔心這種硅谷智慧,似乎未能在內地科網行業植根。特別是當科網巨頭忙於收購以彌補本身業務短板時,部分網企掌舵人似乎認為,自己的公司可根本上扭轉傳統行業的發展。這種近乎粗放型的發展模式,不但增加企業本身的發展風險,在不知不覺間,更將內地科網行業,推入以概念先行的旋渦之中,對行業的生態有害無利。
TECH 高智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