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特區政府近年的經濟政策缺乏亮點,筆者也有同感,卻不認同香港現時的商機比以前少,反而覺得有增無減,但要看誰懂得應變和把握。
猶記得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內地仍未改革開放,香港經濟以「出口貿易」主導。當時香港製造業興旺,內地未有市場,產品全靠出口海外,不少工廠老闆要挽着篋帶貨辦遠赴重洋,到歐美推銷產品,頻受白眼。這種創業的艱苦日子,相信白手興家的工商界朋友都不會忘記。
到八、九十年代,因內地已實行改革開放,香港製造業開始轉型,把勞工密集式工廠北移,本土的大量人手逐步轉向服務業,香港經濟漸漸由「出口貿易」轉變為「轉口貿易」主導,生產程序轉移到內地的各種產品,經香港轉口到海外。
這時是香港工業界的「黃金時期」,但不是一帆風順,因兩地制度有別,工業北移的「磨合期」,令港商吃了不少苦頭。
時至今日環境又不同了,隨着內地開放個人遊帶動香港旅遊業飛躍發展,推動本港經濟由「轉口貿易」變成以「轉手貿易」為主。因現在平均每天超過十萬名內地客訪港,成為最大的消費群,來自世界各地的貨品(包括奶粉、手袋和名錶等),只要能運到本港,「轉手」就可以生利,多麼方便。
以往要遠赴海外叩門推銷,或要頻撲於內地開拓市場;現今大量顧客自動上門,主動送上鈔票,不愁客源。比起以前,機會是多了還是少了?近年,不少零售和飲食企業都把握到時代脈搏,加上努力經營而成功。所以,香港的年輕人不要抱怨現在商機少,機會就在身邊。
香港經貿商會會長 李秀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