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辣招有驚無險獲通過,雖然屬意料之內,但草案塵埃落定之後,寄望「奇迹」的二手業主無奈接受現實,樓價是否展開新跌浪仍待觀察,惟政策明朗化總勝於含糊不清。樓價去年初現跌勢,今年更一片看淡,下跌一成至一成半成為市場主調,明年在供應增加及加息步近下或進一步調整。
當然,調整正是辣招推出的原意,只怕跌得過火釀成更大危機;政府雖已明言「減辣易、加辣難」,但政治上太多出爾反爾,今次事件反映無論未來加辣也好、減辣也好,恐怕仍會節外生枝,一旦貽誤時機,市場左右的力量或兇猛難控。
辣招已實施多時,炒家基本上絕迹市場,樓市總算穩定下來,但升斗市民距離置業夢仍相當遙遠。無論任何政策均涉及各方面利益,想要取得平衡說易行難,當政策天平過於傾斜時進行調整,講究拿捏火候。當樓價一面倒上升時,一味加辣即可;但當樓價調整時,到哪個價位才算調整足夠,恐怕會十個人有十個說法;當樓價跌至大部分人均認為要撤辣時,或許已屆崩潰邊緣。
關於非首次置業者「雙倍印花稅」(DSD)仍在立法會審議,此辣招推出一年以來,效力更為立竿見影,扭轉了樓價的升勢,可見影響重大。
預料DSD即使通過,亦要面對不小阻力,現時對放售價企硬的業主不在少數,而對樓價抱下跌預期的買家,則繼續採觀望態度。成交能否回升主要視乎兩方心態,發展商早就接受現實,願意推出大堆頭優惠變相減價賣樓,二手業主不像發展商要「貨如輪轉」,惟一旦趨勢明朗化或跌勢轉急,調整速度可能由一波推入三波。
政府在減辣方面作出讓步,政策要保持一定彈性,才可應對隨時突變的環境,設下「可加可減」機制為自己留一手。全球金融形勢變,今年初新興市場走資潮一度風聲鶴唳,危機料在今年還會伺機重來。另外,聯儲局將逐步減少買債規模,美國加息雖看似遙遠,但隨着經濟復甦及美國大漲最低工資,通脹或不期而至,況且金管局已多次警告,香港有機會早於美國加息。
供應和利率始終是決定樓價的兩項基本因素,辣招僅屬短期措施,只因增加供應急不來;增加土地供應的影響,今年將加快傳遞至樓價,但在效力未發揮前需作權宜之計,到供應追上需求之後,樓市自然會回軟。樓價升得急固然令無樓一族叫苦連天,跌得太快則令佔全港半數人口的業主資產大貶值,嚴重影響消費和投資意欲,這把「雙刃劍」兩面都傷人,不能不小心處理,但行政手段終歸要退出,就如聯儲局量化寬鬆,適時就要功成身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