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利率網上自由化

投資人民幣的方法,在馬年進入萬馬奔騰的新境界。由馬雲和馬化騰等網上金融推出的「餘額寶」及各類理財產品,與銀行一起推高了人民幣回報息率。六、七厘不僅超越銀行存款,甚至高於點心債的息率。中國存款利率自由化原來早已展開,但這輪創新理財遊戲隱藏的問題和風險,投資者必須多加注意。

農曆新年令人愉快的地方,不能不提微信「新年紅包」。大年初一早晨,騰訊的微信「聊天資訊」圈裏突然跳出「我給你發了一個紅包,趕緊去拆!祝:恭喜發財!大吉大利!」那刻還未弄清是甚麼回事,經各人演繹,最終明白是「隔空遙距派利是」。往後數小時至一周,不停收到紅包,好不開心呀!這個遊戲後來在情人節再現。

創新大戰收益驚人

成功創意帶來巨額收益。按分析,微信兩億用戶,三成人發放一百元紅包,現金流可達六十億元。如延期一天支付,沉澱資金利息一天四百多萬元。當中還未計算正常的支付業務,以及貨物確認期間的代付資金,也是巨額沉澱資金!

互聯網金融的另一代表阿里巴巴,與其關連的「餘額寶」原是帳戶餘額,今天被開拓為震撼的商業模式。消費者原本不重視的小餘額,現在可轉化為理財產品來增值,與天弘基金合推的貨幣市場基金,一元可入市、每周七天24小時可交易、不用排隊、不用填單、不用錄音、隨時套現,主要賣點更是超高息,是活期利率0.35%的二十倍,高達6至7%的年利率!這基金運作數月,吸納資金竟是香港多年來的CNH資金池的四分之一。

騰訊的「微信理財通」以交易額低至1分錢應戰,代售華夏基金的「財富寶貨幣基金」。銀行方面亦紛紛宣戰加入,工行與工銀瑞信基金攜手推貨幣市場基金,同樣1元起購、24小時運作、隨時贖回。建行則宣布推「金管家」。

互網金融潛藏風險

「貨幣市場基金」誘人的高息,主要來自投資的短期票據或銀行協議存款。銀行礙於存款流失產生的「錢荒」,被迫付出高昂利息。存款利率自由化已啟動了!因網絡商暫時不開放予境外客戶,香港投資者可考慮往內地銀行網上選購。

不過,需要注意網上金融發展一日千里,監管未能追及,潛在風險處處,例如:

(一)銷售機構是否「了解客戶」,包括你的風險承擔能力或期望回報等才作出銷售建議;(二)產品風險認識。沒有面對面溝通,如何查明產品的結構和風險,尤其信託理財產品的資金去向,投資失利時「剛性兌付」的償還機會;(三)銷售商的倒閉風險。支付餘額不受保障,因網絡商不是金融機構,欠缺正規監管或銀行風險經驗和要求,包括貸存比率、流動性比率、資本充足率等;(四)網絡商對洗錢的監控能力,可引致監管機構帶來的懲治,面對不穩定性風險。

網上金融促使存息趨向自由化,衍生的問題亦須注意。

陳鳳翔

具三十年經驗的資深銀行家,目前擔任香港城市大學兼任教授、香港銀行學會高級顧問、香港教育局資歷架構的銀行業行業培訓諮詢委員會委員。他分別於英國和香港取得工商管理博士學位及金融學等三個碩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