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Campus:交易所爭霸 IPO拗手瓜

本地新股浪接浪,在去年IPO(首次公開招股)集資額排名中,港交所(00388)更由全球第四躍升至第二位,今年又能否再下一城,甚至帶動股價上升?放眼國際,各地競爭對手的實力亦不容小看。

紐交所狂吸名牌企業

美國的紐約泛歐交易所(簡稱紐交所)去年IPO成績一枝獨秀,促成了集資規模達18億美元的Twitter(美股:TWTR),蔡偉榮稱美國的市場成熟,且經濟穩步增長,吸引大量知名公司到當地上市,近期電商京東商城已向美國證交會提交上市申請,擬於紐交所或納斯達克掛牌,最多籌15億美元,「美國股市多元化,一些新興行業如電商及動物生物科技,在當地的認受性較強,可獲更高的估值及定價,故受大型企業歡迎。」

今夏或分拆上市

IPO集資額稱冠的紐交所,其集資額達3,576億元,其中有近25隻科技股掛牌,撼贏納斯達克(美股 NDAQ),市場普遍認為紐交所的優勢在於有造市商於開盤與收盤時定價,相比納斯達克全是電子交易,更曾出現交易系統失誤,前者的吸引力較大。

紐交所於去年十一月被洲際交易所(美股 ICE)收購,外電引述消息指今夏洲際交易所或分拆紐交所上市。紐交所去年第三季錄得淨收入5.74億美元,按年升3%。佔淨收入的一半為交易及上市收費,按年升5%;另一方面,衍生產品亦是重要的收入來源,佔淨收入近三成,按年微升1%,主因是歐洲利率衍生產品的交投量有所上升。

港交所新股集資坐亞望冠

根據安永提供的資料,去年全年港交所主板的新股集資額高達1,642億元,超越納斯達克及倫交所,排全球第二,僅次於紐交所,安永亞太區上市服務主管合夥人蔡偉榮表示,若估值逼近1萬億元的阿里巴巴集團落實在香港上市,港交所今年即可重奪集資額冠軍的寶座,他指:「香港市場對於另類的商業模式如阿里的股權架構制度,需要較長時間去認識及討論,而焦點應放在如何透過監管去保障投資者。」

加強招攬海外科企

一直倚重內地企業招股集資的港交所,被市場評為食老本,在港上市的海外公司寥寥可數,市傳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計劃今年年中到訪美國,招攬具潛力的科技公司來港上市,其中包括估值高達7,800億元的雲端儲存供應商新貴Dropbox。

畢馬威中國合伙人兼香港資本市場主管陳清珠指今年可望有更多海外公司來港上市,「港交所及證監會於去年第四季確認聯合政策聲明,釐清涉及海外來港公司的第一及第二上市問題,預計這新政策將可吸引更多公司來港上市。加上受惠於藍籌公司分拆活動,預計今年總計約有100間公司上市集資,金額將超過2,000億元。」

股價前景目標130元

另交易徵費則是港交所重要的盈利來源,泓福證券聯席董事林嘉麒稱,截止去年九月底,港交所接近七成的收入來自交易費用及系統使用徵費等,而去年港股日均成交金額為625.6億元,按年升16%,他預計受惠美國退市及環球經濟復甦步伐加快,帶動股市轉強,今年日均成交金額可升至700至800億元,故港交所此部分收入將會明顯增加,「再者,去年第四季湧現多隻大型新股,預料港交所的上市費用增長相當可觀,令去年全年的業績表現亮麗,看好其股價走勢,建議投資者可在120元附近收集該股,上望130元。」

對於近日市場傳出證監會或要求港交所增資,林嘉麒認為港交所的現金流充足,截止去年九月底,港交所的公司資金為93億元,除非證監會大幅提高資本要求,否則對港交所的影響不大,亦不動搖一向的九成派息比率。

倫交所硬撬內企赴英

在去年IPO集資額排名中,倫交所(英股:LSE)只得「梗頸四」,集資額為1,006億元,共有36間國際公司登陸,蔡偉榮表示倫交所為歐洲具實力的經濟體,料未來可吸引更多歐洲名牌公司上市。

AIM旺場 主板弱

內地市場對倫交所日益重要,他指倫交所將主動吸引更多內地公司到英國上市。截至一二年六月,在倫交所上市的企業共54間,佔比甚低,當中僅八間在主板上市,其餘均在針對較細企業的高增長市場(AIM)掛牌。

截至去年三月底年度業績,倫交所經調整總收入達8.52億英鎊,按年升5%,根據該交易所的年報,其收入主要來自交易及上市收費(31%)、結算及衍生產品(24%)、資訊(36%)及科技服務(7%)等。該股去年的股價亦拾級而上,全年升幅接近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