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繼續挾,不過幸好上升主力是傳統藍籌,自己攻擊的個別中資股未算太勁,否則連同指數產品的損失會相當難捱。自己維持原定策略,等港股掉頭回落才再加注追沽,無謂加重心理負擔。
傳統藍籌之外,內房股反攻力度同樣出乎意料,惟走勢其實和一月初十分近似,估計又是一次又快又勁卻短癮的升勢。要準確捕捉轉角市時機,絕對無可能,市場深度太差,導致波幅擴闊,出現一日牛一日熊的極端市況,令人無所適從。這次經驗,卻說明資產型的公司,整體上失勢,還是偶爾有投機的價值。
自己主力轉戰歐美,因當地市場以知識型公司為主,這種公司的上升空間可以無限大,防守力卻欠奉。在流動互聯網加速資訊流通下,已是食腦年代,由於商機太大,令科網股王輩出,同時由於投資者跟紅頂白,令資產型公司股價逐步陰乾。
資產型公司的好處,是盈利模式比較穩定,不會有突破,卻會有個底,比較合適一些心中富有,甘於收息的投資者,可是今次資金流向實在太勁,令它們的股價失守昔日的支持位。
相信大部分基金這方面持股太少,加上淡倉多,所以一旦起動,就有三四日升得非常強勁。不過,千萬不要過分樂觀,估計走勢會長期重複龜速陰乾,然後急彈的形態。應對策略是拒絕撈底,任由股價拾級而下,等到一日忽然低位勁升,就豁出去追買,博快速有胡食。
老實說自己不算熱衷,因要睇得極緊,且潛在利潤非太多。改用短期Call,利用強勁槓桿效應,可提升值博率,但輸晒的機會率相當高。
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 黃國英(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