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和騰訊鬥到一四年更加燦爛,雙方四出尋覓收購目標,短短個多月內,本港已有三家上市公司獲入股甚至入主,市場亦對「尋寶熱」逐步升溫。與世紀交替的科網熱相比,今次的熱潮顯得較為務實和有的放矢,但投資者仍須警惕相關風險。當年有的殼股炒作,曾使萬千股民一「殼」眼淚,炒殼股不能只抱着一廂情願的注資憧憬。
馬年將至,新一年相信仍然是雙馬(馬雲和馬化騰)行空。二○○○年科網泡沫爆發前是百花齊放的世界,當時資金來得太容易,有少許概念或單憑點擊率已獲得投資者的歡心。現今卻是贏家通吃的世界,阿里巴巴和騰訊一時瑜亮,並相信強者愈強的森林法則,劇鬥至民生各行各業,由電商、手遊、支付服務、存款收息以至「打的」生意,逐漸形成「雙頭壟斷」格局。單是電召的士這戰場,雙方豪花數億元搶客,但盛宴過後總要有人埋單;二○○○年是投資者的捐輸打造了新一輪科技革命,今天移動互聯網亦亟待輸血!
阿里巴巴的最新估值已接近一萬億元的天文數字,最值錢的無疑是其電商部分,淘寶和天貓商城合共的市佔率高達八成,但其他業務價值多少則恐怕非一般投資者可判斷。當收購或入股的公司愈來愈多,投資者對旗下公司的業務將愈來愈模糊,單憑企業的名號就盲目炒起,情況不但類似二○○○年前的科網熱潮,且具九七年前的紅籌借殼潮之雛形,投資者宜衡量相關股份的風險和價值,以九七年和二○○○年的災難為鑑。
內地暫停IPO申請和香港保薦人需負刑責成緊箍咒,使去年兩地股市炒殼炒得瘋狂。然而,殼股注資有不少限制,未到注資時候已由盛轉衰,就如一度炙手可熱的內房殼股現下股價紛紛大幅回落,「磚頭股」也如此,科網股更落得虛無縹緲。以往炒殼例子,有由三億炒至過千億市值的瘋狂,亦由神話變成不少股民的心傷。
炒科網股當年,有一隻殼股——永富建設易手,股價即暴升數十倍,其後引入中信集團為股東發展新業務,但公司一直處於虧損狀況,該股便是日前阿里巴巴宣布收購的主角——中信21世紀。毋庸置疑,投資者經一事長一智,即使由去年開始再現科網熱潮,但炒起來已有節制得多,僅限於個別大型科網股,而且大部分已有盈利基礎。不過,科技界的特色是日新月異,兩三年已換一個朝代,不能只看眼前的風光。
阿里和騰訊積極在香港開枝散葉,利用本港金融平台翻雲覆雨,在阿里整體上市未知花落誰家之前,相信這股「尋寶遊戲」仍會熱鬧下去,但投資者切忌為之瘋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