滙豐籲效星設主權基金

受角色所限,外匯基金的投資策略相對保守,影響其投資回報。為應對公共財政開支上升及人口老化等問題,本港經濟學者曾建議政府倣效新加坡模式設立主權基金,以增加投資收入。

增外匯基金獨立性

滙豐亞太區顧問(業務策略及經濟)梁兆基早前向政府獻策,認為可參考新加坡的現行主權基金模式,既可增加投資收入,亦可紓緩香港金管局身兼監管者與投資者的尷尬處境。

金管局總裁陳德霖昨日回應說,外匯基金主要投資於海外,而金管局的角色是監管本港境內銀行,不認為兩者有衝突。

對於設立主權基金的建議,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學系副教授麥萃才認為可以考慮,惟須權衡利弊。他說好處是增加外匯基金的獨立性,投資策略更具彈性,但亦會衍生其他問題,例如需要成立更多新架構,而新架構是受現有監管當局(即金管局、證監會、保監處)規管,還是成立一個有如英國金融服務局(FSA)的單一監管架構,亦有待商榷。

另一考慮事項,是主權基金的成本效益問題。麥萃才指政府的財政儲備約7,000多億元,惟政府可能隨時動用儲備,無法作中長期投資,除非政府設立一個「未來基金」,承諾未來一段長時間例如二十至四十年也不會挪用,否則亦會影響投資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