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動資金不變 中細行經營難

本港要確保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監管機構制訂各項措施加強保障投資者利益,出發點毋庸置疑,亦是順應全球加強監管要求的大氣候。據悉本港證監無意放寬新股孖展百分之五速動資金要求,是有其理據,但勢必窒礙中小經紀行的新股孖展業務,行業利益將進一步傾斜至外資大行,不利證券業的平衡發展。監管機構要以理服人,但更需以德服人,與中小經紀行多作溝通,提供適當支持,本港證券行業才能健康發展。

回顧去年新股市場,首三季表現一般,第四季明顯轉強,三中全會後,中國進入另一階段改革大潮,中國概念再度成為投資者追捧對象,令去年新股市場頓時熱鬧起來,全年新股公開招股集資額達一千六百六十五億元,按年增逾八成,穩守全球第二位,亦是第十二年排在全球首五位,市場人士估計,受惠市場環境改善,今年新股市場將持續興旺,多家大型企業計劃年內上市,初步估計集資額達二千五百億元,有望挑戰全球新股集資額冠軍寶座。

新股興旺,證券行業當然額手稱慶,投資者熱衷認購新股,將有利證券行拓展新股孖展業務,但根據證監會《財政資源規則》規定,證券行提供孖展認購新股,必須有認購金額百分之五的速動資金準備,新股市場不活躍期間,這個規定影響不大,但若多家公司同時招股,孖展認購需求大增,證券行資金未能及時回籠,勢必影響其他新股孖展借貸,限制證券行發展空間。

銀行與外資國際大行,在資金規模及調配能力方面,相對於中小型證券行明顯處於優勢地位,若速動資金規定不放寬,中小證券行的孖展業務必定受到極大限制,業界早前表示,希望證監在新股認購期間能彈性處理,並認為新股貸款認購屬於零風險,亦建議在評估速動資金要求上,應納入客戶抵押品質素及價值作參考。

中小型證券行面對銀行競爭,生存空間不斷收窄,C組經紀「中小經紀」的數目已大幅減少,每年都有多間中小型經紀行結業,現存的經紀行經營更為困難,新股市場由靜轉旺,原本有利行業的經營,但受制於苛刻的規定,業界認為提供孖展服務時綁手綁腳,無法在今次上市熱潮中受益。證監早前曾表示考慮業界要求,但最終無意放寬現有規定,最終考慮是市場及投資者利益。

中小型經紀行經營環境日益艱難,但新股市場興旺不代表沒有隱憂,新股貸款是否真的零風險頗成疑問。任何投資必有風險,亦需一定監管才能保障投資者,至於不放寬的理據,是否足以服眾,則應與業界進一步溝通,在有法可依,情理兼備的情況下,協助改善業界的經營環境,才是行業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