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Talk:潮玩幾秒超短片

去年美國有兩個App下載量超過Facebook,一是即時訊息的Snapchat,另一是拍短片的Vine。前者最近爆出保安問題一身蟻,不贅。後者帶起社交網絡的短片熱潮,Vine在去年十月更被Twitter收歸旗下,推動着短片上載量,成為引發短片廣告的賺錢利器,不容忽視。

Vine特別在於用手機拍僅長6秒的短片,加上評論和位置標籤上傳分享,也可Share到其他社交網。服務推出剛好一年,去年登上免費App下載榜第4位。市場調查公司估計,截至去年十月美國有600多萬人使用Vine。

自從Vine服務成功打開超短片市場後,幾個社交平台也跟風推出類似功能。例如擺明對撼的Instagram,在六月追加拍攝15秒短片功能,並可加入濾鏡效果;進身咖底股的騰訊亦有8秒視頻分享服務微視。

現場直擊回響極大

Vine曾一度在Twitter上的分享數量越過Instagram,但後者的新功能推出首星期,即把Vine秒殺,6秒短片分享數量明顯減少四分之一。後來Vine企穩陣腳,用戶數量再度急速增長,摘下全年下載量的殿軍。

無論是6秒或15秒的短片,究竟威力有多大?去年二月美國駐土耳其大使館爆炸,有記者用Vine拍了數條短片向全球直擊現場情況,獲極大迴響;英國BBC也形容前景「迷人」,有廣告公司開始發掘超短片的商機。如果去YouTube找一找,不難發現很多出色作品,將短短數秒的影像玩得頗盡。

超短片食正社交網絡的「Snap文化」,當圖片也未能完全表達生活趣味,自然要用短片分享。可是YouTube平台太過複雜,而且愈來愈專業,難以吸引普通用家分享Snap Video,於是造就Vine的出現。

廣告商機似是而非

其實Vine一直未有收入,Twitter見由用戶產生內容的超短片有市場前景,加上兩者重疊的用戶不少,結果出手收購。上周美國有精品投行發出報告,看好視頻廣告未來三年前景,Twitter加強影片服務,搶佔有利位置,相信Vine是其中一項優勢。

不過,艾雲對這些影片平台的視頻廣告前景有疑問。目前在YouTube上看影片,播放前愈來愈大機會遇上廣告,每次都按「跳過」避開,廣告成效實在有限。除非像內地視頻平台般迫用戶看完廣告才去片,但誰會為看數秒超短片,而先看數秒廣告。

艾雲

在財經界打滾多年後,毅然投身資訊科技行業,成為i世代,絕非為趕潮流,而是深信資訊科技對經濟帶來革命性改變,對行業動態、新產品及技術趨勢特別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