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與展望:國際大行官司不絕遭重罰

自○八年金融海嘯以來,全球各地對銀行和金融機構的規管有增無減,金融機構遭受調查和罰款的個案屢見不鮮,罰款金額亦屢創新高。滙控(00005)、摩通等跨國公司首當其衝,隨時為其過失承擔天價賠償,慘成監管機構的「提款機」。

滙融捲集體訴訟賠192億

滙控因捲入洗黑錢風波,去年遭美國監管部門重罰19.21億美元(約150億港元),雙方同意的和解方案,拖延至今年七月才獲美國聯邦法官簽署,令滙控暫時避過刑事檢控的威脅。然而訴訟個案沒完沒了,旗下滙融因捲入前股東提出的集體訴訟案,遭法院裁定敗訴及判罰24.6億美元(約192億港元),為歷來最高的集體訴訟賠償。

摩通「毒產」案千億和解

監管機構出手愈見狠辣,摩通最近與美國司法部達成的一項和解協議,其金額高達130億美元(約1,014億港元),涉及金額為歷來最高。雖然協議解決了摩通早年不當銷售按揭抵押證券的民事訴訟,但仍將繼續遭受刑事調查。美國監管部門的辛辣手段已引來外界批評,惟正如「股神」巴菲特指出,金融機構與政府談判時恍如「肉隨砧板上」,實難與之抗衡。

去年爆出疑有銀行聯手操控Libor(倫敦銀行同業拆息)的醜聞之後,全球多個地方均已展開調查,其中本港及歐洲亦分別調查Hibor(香港銀行同業拆息)和Euribor(歐洲銀行同業拆息)是否受人操控,至今未有結果。除此之外,監管機構亦已對現貨市場的黃金和白銀、石油、外匯的定價機制展開調查,將會延續金融機構的噩夢。

《巴塞爾協定三》訂下的新資本要求,部分已於今年開始執行,惟仍有一半內容有待落實,故展望來年,金融機構仍將面臨嚴峻的監管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