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今年二月推雙倍印花稅(DSD)措施,不少持大額物業的投資者為節省大筆稅款,紛紛透過轉售公司股權方式出貨。綜合數據,其中六名資深投資者期內仍積極買賣物業,不過大多以該類「買殼」或「賣殼」形式進行交易,粗略估計,有關交易節省稅款共逾2.7億元。
辣招下,原先炒風熾熱的工商舖物業買賣成本大增,尤其大額成交影響最大,投資者為慳回交易成本,買賣交易轉而透過轉讓公司股權形式進行,有關個案亦顯著增加。
大鴻輝興業主席梁紹鴻稱,上月中向恒地(00012)購入油麻地彌敦道555號九龍行全幢,作價16.88億元,交易是以「買殼」形式進行,直言可避過DSD,省回印花稅款達約1.43億元,金額足夠購買同區彌敦道一個地舖。他認為,政府推出DSD措施旨在打擊物業炒風,惟對長線投資者而言,措施會加重入市成本。
另外,投資者「物流張」今年四月初以公司名義購入上環孖沙街20至24號地下、閣樓及1樓,成交價6,600萬元,須付雙倍印花稅約561萬元,購入後即以確認人身份放售,意向價約8,000萬元,與準買家商議後,願意減價4.25%出售,是次並以「賣殼」形式進行,將原先須付的印花稅連同該公司一併轉售,新買家可省回印花稅,達致雙贏局面,張氏持貨三日帳面獲利約1,000萬元。
紀惠集團廖偉麟及有關人士十月首度進軍酒店市場,擲6.8億元購入灣仔晉逸時代精品酒店,交易亦是透過「買殼」購入,節省稅款達約5,78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