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未夠明顯 樓市警戒勿鬆

市場及政府的數據均顯示,個別地區住宅樓價及租金開始回落,但是否成為趨勢實屬言之尚早。換言之,樓市是否趨向健康發展,觀察樓價及租金長期變化尤其重要,如果只得零星個案,表現反反覆覆,很難說已形成顯著趨勢。屆時莫說政府不會輕易撤回辣招,甚至有需要加重藥力撥亂反正。正所謂解鈴還須繫鈴人,樓價和租金是果而非因,歸根究柢還是要有充足的土地供應滿足需要。

如要判斷趨勢是否已形成,有兩個衡量準則。首先,樓價和租金縱然有所回落,是否每個月均如此,並且維持較長時間。其次,回落的幅度除了要對比上個月之外,更重要是對比之前的高位,以及一段相當時間前的水平,例如加辣前的水平。兩個準則結合起來,可以看清楚樓價和租金變化會否只屬個別,會否是大漲小回的假調整。

根據差餉物業估價署最新公布的數字,顯然未能令人感覺到已呈現甚麼趨勢性表現。先看樓價,從面積不足四十平方米的小型住宅單位,到面積超過一百六十平方米的大型豪宅,十月份樓價指數錄得按月下跌,可是跌幅相當輕微。當中尤其是中小型單位,兩至三個月前才創出指數新高,現在輕微回落一點點,不算甚麼;如與去年底辣招加碼前相比,更保持介乎半成至一成升幅,因此暫時只屬大漲小回格局。

此外,住宅租金指數的表現,同樣可印證樓市向下調整的趨勢未夠明顯。十月份整體住宅租金指數再上高位,當中亦是以中小型住宅單位表現最強悍,齊齊踏上歷史新台階,談不上呈現趨勢性調整。其實,租金走勢比樓價更具意義,一方面代表樓價高企,才會把租金推高;另一方面代表很多市民無力置業或不敢入市,惟有轉買為租,在需求增加帶動下,就算樓價開始調整,租金仍然有能力向上衝。

由此可見,以樓價走勢觀察樓市表現,屬於較直觀,而租金變化則更能反映置業困難的現實,結合起來可窺探樓市全貌。目前的困局,完全是前朝毫無作為種下惡果,從差餉物業估價署關於私人住宅落成量的數字可印證。今年的預測落成量只得約萬三伙,本來已不多,現實恐怕更差,截至十月底只得約七千三百伙落成,怎能滿足需求?

當土地供應不足的問題得以解決,樓價和租金便會逐步回到健康水平,這講法一點也不誇張。雖然一手供應已經顯著增加,但當中有涉及一些技術性因素,例如准許提早賣樓花及加快審批預售,能在短時間內令供應爆升,肯定令樓價及租金有壓力,能否持久則屬未知數,因為以目前政府推售土地的進度,與目標仍有距離,還需加大力度,對於樓價及租金走勢的研判更加不能掉以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