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兩地近期均有措施扶持中小企業。相反,從事製造、貿易及服務業的本港中小企環境卻愈益艱困,亦打擊本地創業。中小企不但面對高昂租金、工資,以及原材料價格上漲,並且因歐美訂單減少,以及客戶還款能力銳減而拖低生意額。業界呼籲,有需要全面檢討港府現有的中小企支援政策。
香港中小企協會創會會長佘繼泉解釋,內地中小企租金成本大約只是港企的六分一,令港企處於劣勢。他認為港府應訂立長遠核心發展的產業。至於開發網上應用程式或創新科技的企業,若有官方研發機構提供支援,可減低研發成本。
他形容,目前港中小企經營氣候與創業的心態,較金融海嘯及沙士時不濟,港人唔願創業,除受歐美經濟及創業成本攀升拖累,經營風險亦提升,例如從前破產最多受民事起訴,現在若觸犯《強積金條例》可能會受刑事起訴。
他認為「中小企業信貸保證計劃」需求不如從前殷切,認為商人只會在預期將來業務穩定才會借貸,礙於經營成本上升,人們不願冒險創業,往往會在深思盤算後擱置創業大計;另由於內企的外語能力提升,加上網上容易找得上供應商資料,港商在展銷現場接到訂單的機會銳減,對「中小企業市場推廣基金」的需求亦下降。
香港中小型企業聯合會會長郭振邦形容,「中小企業信貸保證計劃」未全面照顧到港商需要,政府可考慮自行負責審批,提高邊緣企業的融資機會,否則原本就只有合資格在銀行借貸的企業獲批,對盈利情況未達標者根本幫不上忙,至於「中小企業市場推廣基金」對中小企累計資助上限由15萬元提高至20萬元,對業界有正面幫助。
他認為,印花稅措施無力扭轉中小企的經營環境,政府可撥出更多資源開發新區域,舖租高昂是源自供應問題;另港企亦面對招聘困難,建議輸入基層外勞和專才,在人口政策上推動經濟發展,於稅務及居住地方作出配合,事實上有廠商冀將研發的業務搬到本港,但想將內地員工調港時卻遇到審批困難,部分基建項目吸走太多基層勞工,港府應在長遠有意扶持的產業培訓人才。
三得環復科技董事黃國良表示,政府應成立低息貸款計劃,貸款額最高500萬元已經足夠,中小企可用公司名義申請,因為現時銀行貸款多需用個人名義申請,並要用物業抵押,容易引起股東之間的爭拗。
寶星首飾董事總經理吳宏斌指,中小企的實力薄弱,生意易受政策影響,故期望政府在制訂政策時,能考慮得更長遠周詳,才能為企業提供穩定的經營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