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刺激通脹無道理

翻看近期財經新聞,不難發現各國憂慮通脹過低的消息。歐央行罕有地減息刺激區內通脹,英美兩國的通脹數據同告放緩,日本仍朝2%通脹目標努力。

對視通脹如猛虎的香港人來說,刺激通脹之舉簡直是匪夷所思的行為,但為甚麼各國政府仍然「熱衷」此道呢?

誤信高通脹增就業

通脹代表民眾的生活成本,性質與國內生產總值不同,絕對不是愈高愈好。所以物價輕微上升已對民眾生活造成負擔,但依然有不少學者甚至官員擔心,物價升得不夠高、不夠快。當然他們沒有漠視人民訴求或要與他們對着幹,而是大多把通脹和失業率掛鈎,認為過低的通脹會帶來高失業率。

在宏觀經濟理論中,「菲利普斯曲線」(Phillips Curve)正正描繪通脹和失業率之間的關係。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經濟學者William Phillips基於過去的經驗數據,發現工資通脹和失業率之間呈反比關係,並進而推論通脹與失業率同樣呈反比關係。

物價偏低 經濟迷途

因此,不少學者或官員認為「低通脹」是個警號,代表失業率會高企,經濟復甦力度不足。

不過,後世很多經濟學者已經指出,由於菲利普斯曲線的假設出錯,兩項數據長遠來看並沒有因果關係或規律可言。

英倫銀行在最新的通脹報告中指出,即使未來通脹繼續輕微下跌,仍預期英國經濟會繼續穩定復甦。

李宏博認為,可持續的經濟增長已包含溫和的通脹壓力,毋須政府施行任何措施,通脹理應逐漸上升至社會可接受水平。若遲遲未見合理通脹出現,則政府要重新檢討現時經濟增長的方向是否正確。

李宏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