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思進取成癮 金發局徒悲嘆

雲集本地金融業界猛人的金融發展局年初成立,日前一口氣連發六份研究報告,針對離岸人民幣、國際金融中心、房地產信託基金中心等各大範疇,並提出多項把握機遇、持續增長要素的建議。批評及建議是否真的搔着癢處,對症下藥固然重要,但更重要是手執權力的政策機關是否真的有此願景,並有能力在全球宏觀經濟變化,內部壓力又不斷上升的雙重夾擊下,帶領香港金融業持續成長。

正如報告所言,香港幾乎獨沽一味靠股市支撐整個金融業,外匯、債券、商品等其他金融領域相對弱勢,新產品的發展力度不如周邊地區。作為人民幣離岸中心,香港仗着跟內地關係的優勢,經常以為「高人一等」,但面對倫敦、台灣、新加坡的近身挑戰,危機感不足,機遇隨時溜走。金發局主席查史美倫亦批評,香港的整體部署慢過新加坡。以香港的房地產信託基金發展為例,地產業作為重要經濟支柱,有關房地產信託早於○三年頒例後步伐緩慢,未能反映本港地產業的規模,未善用金融平台支援地產業長遠發展。

香港曾是全球最多新股上市(IPO)的交易場地,近年因內地停批新股,內企紛紛來港上市,報告就此事提到,過度偏重零售主導、跨境執法困難等各種問題,全都凸顯上市制度及基建設施的不足。其實當大家依然迷戀IPO稱王這光環,甚至耽迷於內地中介人角色的時候,危機正不斷升溫。

中資公司變成了股市的主流,香港雖成功擔當了內地企業的對外融資平台,卻未能同時發展「國際化」的機遇。繼十多年前引入被稱「納指七雄」的美國公司,再推出香港預託證券(HDR)引入COACH等海外知名企業,亦吸引了重磅的俄鋁來港上市,可惜有頭威無尾陣,相關股份數目屈指可數,二級市場成交更是非常疏落。如此不成氣候,難以肩負真正國際化之名,亦因為一味「北望」,缺乏國際化的悉心部署,令市場發展變得單一化。

單一化發展背後的成因可能是單純甘於長期作為內地中介人的角色,這雖有眼前之利,卻正是窒礙香港金融業持續健康發展的病因,因中介人角色的價值隨電子商務創新,內地城市的急速進化而不斷消退,加上區內最大競爭對手新加坡的咄咄進逼,香港以為背靠內地,就可繼續坐享其成,穩守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這種想法未免太天真。

香港一直以作為全球重要金融中心而自詡,去年僅次於紐約、倫敦排名第三。是次金發局的報告內容,正好揭示了香港缺乏一套金融服務業的整體策略,以及缺乏創新、不思進取,亦未盡用本身優勢的問題。若香港繼續坐食老本,下場只有一個,就是不進則退,不喜則憂,不得則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