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融管理局首次確認外匯基金直接投資海外物業發展,繼續落實分散投資策略。該局與倫敦發展商Great Portland Estates(GPE)合組聯營公司GHS,共同發展位於梅費爾區的漢諾威廣場,各佔一半權益,而GPE注入廣場項目權益的作價為2.02億英鎊(約25.16億港元)。據了解,金管局實際參與投資至少約12.58億港元。
金管局發言人直言,該項目應以十年或以上中長期表現衡量成功與否。金管局發言人又表示,相信該項目能夠創造長期價值,符合外匯基金房地產投資目標。根據一貫做法,金管局不會對外匯基金的個別投資作出評論。
她續表示,倫敦的房地產市場素以蓬勃、高流動性見稱,在不同的市場周期中,對甲級寫字樓及零售物業的需求都能夠保持強勁,倫敦西區物業的價值更因供應非常有限而長時間處於上升軌。
這個項目位處優質地段,回報增長潛力理想,符合外匯基金投資準則。彭博社引述摩通分析師指出,有關項目完成後的價值為4.75億英鎊。
富亨環球投資顧問財富管理董事陳寶明稱,外匯基金直接投資於房地產開發非一貫作風,其風險較透過基金再投資於房地產更大,不僅前期建築需要數年時間,更涉及利息成本、地產市道、資金回籠及銷售等問題。
外匯基金自○七年起開始進行投資多元化,一○年起則開始物業投資,當中包括位處中港兩地以外、已落成商廈及發展中項目。
事實上,金管局已不是第一次看中倫敦物業,一一年時,市傳當局已透過摩通資產管理以2.6億英鎊收購倫敦10 Aldermanbury Square,為31.2萬方呎寫字樓,當時更計劃斥資5億美元購買倫敦、巴黎兩地的寫字樓物業。
截至去年底,外匯基金的多元化投資組合市值為1,489億元,當中私募基金及房地產分別佔471億元及135億元。
不過,金管局今年初決定將新興市場股票、債券及人民幣資產轉移至一般投資組合,令多元化投資總額在今年六月底降至598億元,而投資於私募基金及房地產的回報率約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