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中國收入陷阱

內地第三季國內生產總值(GDP)增7.8%,高於第二季的7.5%,與第一季的7.7%相比稍高0.1個百分點,全年增長料達7.6至7.7%。

無論是中央領導、商界及各種評論分析,都一致認為中國將進入一個較温和的增長時期,並將重點放在加快轉變的經濟發展模式,從過往的「粗放式」發展轉向「重質(包括改善民生及保護環境)」 為導向的發展模式。

在大多數人同意中國正朝着正確方向發展的同時,國內外不少學者擔心,中國會否像墨西哥或阿根廷等發展中國家一樣,在達到中等收入水平後,經濟增長便停滯不前,甚至有所回落。

失去低廉成本優勢

這些發展中國家為可會跌入「中等收入陷阱」呢?除政策失誤或政治不穩等因素外,這些發展中國家由低收入發展至中等收入水平,同時都推高了工資水平,生產勞動密集產品的比較優勢逐漸被其他低收入國家取代。

與此同時,中等收入國家在勞動力質素和科技水平,又未能達先進國家製造高增值和高科技產品的水平,在失去成本優勢的同時,未能令高增值產品在國際市場脫穎而出,其製造業增長必然被拖低,在困局未破前,收入水平很大機會停滯不前。

對中國跌入「中等收入陷阱」的說法可能言之尚早,但看今天內地的勞動力成本已超越很多東南亞國家。據統計數字顯示,在亞洲地區中,除亞洲四小龍(香港、台灣、新加坡和南韓)、日本和馬來西亞外,中國的工資水平已是芸芸亞洲發展中國家最高,工資增長速度也是最快的。

急需高端人力資源

中央亦確切明白,不能長期依賴低成本保持競爭力,長遠也要發展高增值產品,這些產品離不開高質素的產品設計和品質監控,內地產品在這兩方面都與日本、南韓及歐美等成熟的高端生產水平依然有一段相當距離。綜觀這些生產地區都擁有相當大部分的高端人力資源,但內地現時只有約13%的勞動力擁有大學學歷。據社科院最近發表的報告估計,中國現時欠缺2,200萬至3,300萬名技術勞工。高技術及高學歷的勞動力不但對高增值生產至為重要,對中國希望加速發展服務業亦是不能或缺的先決條件。

借鑑南韓技術培訓

要避免跌入「中等收入陷阱」並向高收入水平進發,中國應借鑑南韓提升人力資源的經驗,南韓勞工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主要從事低技術工種,時薪只有一美元。在政府大力推動教育下,令每個韓國工人都能達高中教育水平,就算未能達標,公司亦會在工餘及周末提供在職培訓,提升生產力。

到九十年代,南韓工人已能從事高技能和高增值的生產,時薪也達十美元,更值得參考的是,在南韓城鄉之間接受教育的機會均等,讓全國人民也有機會提升生產力,最終令南韓踏上高收入水平台階。

鄺志良

香港公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包括中國經濟政策及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