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太喜歡看大行的研究報告,無論如何,都覺得他們都在說火星語,又或者,是在耍什麼語言偽術。相反,跟一些來自不同背景的朋友交談,又或者看一些來自不同地方以及不同領域(表面上跟投資無關)的雜誌,可能對於了解投資大方向,更為直接有用。
日前逛書店時發現,有本久不久會買來看的台灣商業雜誌,以「上海自貿區」為封面及主題,就順手買下來了。誰知一看,就一口氣把十多二十頁的專題文章看完。
由金融機構、做中國生意的人、以至投資者,都對於中國成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區」一事,不敢掉以輕心。雖然「自貿區」掛牌成立至今,很多具體細節還未落實,但更重要的是,除了官方說法之外,很多人還是搞不懂中央政府成立「自貿區」的真正意圖。
這本雜誌主題對此的推論,確實有點陰謀論,但卻又那麼的合情合理!兩組共七個英文字母的簡稱,就是答案,前者是「TPP」,後者是「RCEP」。
前者,是美國牽頭的「泛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的簡稱。後者,則是以中國為首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的縮寫。
還有一年多,TPP這個原本由新加坡、汶萊和新西蘭創立的多國自由貿易協定,就要開始發威了。
奈何,這個組織在美國加入並擔當領袖角色後,發生了巨大孌化,它把墨西哥、加拿大和日本也相繼拉入隊後,現在已經有十二個成員國。TPP成員國加起來的經濟產值總和超過28兆美元,佔全球年度相對總數字近40%。
但重要的,是「金融時報」一個專欄猜測它之所以存在的目的,就是「一個只禁止中國加入的俱樂部」。該文更直接指美國的最終動機,就是把中國貿易生態推回二○○一年加入世貿組織前的困局。
而在上海推自由貿易區,是一種表態,那就是中國願意開放,TPP應該考慮讓我國參與。當然,中國亦不會呆等別人的決定,RCEP就是它的兩手準備。這是中國抗衡美國圍堵,反過來沒有美國的區域貿易組織,成員包括中、日、韓、澳、紐、印度和東協十國。
協定國人口總和達35億,佔全球產值亦有三分之一,近23兆美元。除了這種樣板和反圍堵作用外,自貿區亦有類似早期深圳特區的向內作實驗改革的作用,失敗了不會感染全中國,成功了則可以在全國複製。
還有,在字字玄機的中國,三年前啟動的前海,官方的名稱為「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相較於「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這個名字,誰比較有中央的背書,不是已經一目了然嗎?
興業僑豐證券董事 鄭家華(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