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嘯曾捲走到手諾獎

「我自己真的沒有想過。」當日收到獲獎喜訊時還在備課的法馬笑言,有很多人有資格獲獎,自己可說是在沒有準備下得獎。其實,他在多年來一直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熱門人選,發表過的學術論文約一百篇,言論常被引用,不少理論在經濟學及金融市場早已舉足輕重,成為了修讀財務學讀物。待得今月才到手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可能算得上姍姍來遲。

被抨倡寬管制成元兇

有傳法馬在○八年早已達到獲獎資格,但一場金融海嘯令評審對向市場派學者心中有刺,捲走了法馬的獎項;亦有指他認為大部分證券規管都不必要的言論,奠定了金融市場放寬管制的基礎,間接導致《2000年商品期貨現代化法案》獲通過,容許衍生工具不需在交易所買賣,成為金融海嘯真兇,因此令評審有所顧忌。

即使是「有效市場假設」亦受到不少篤信市場干預的信徒抨擊,更有人認為這並非嚴格的應用性理論,不能在歷史階段上驗證,所以算不上科學,而綜觀多個金融市場,只有債市勉強說得上「弱性有效」。由於法馬的觀點往往與大眾背馳,被抨擊彷彿成了意料中事,對於金融潮語「泡沫」一詞,他否定當中可詮釋的意義和可預測的現象,亦質疑在多個資產市場同時起泡的可能性,強調在非人為因素下,整個行業沒有出現泡沫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