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智能手機變身汽車導航十分平常。其實,即使車內系統有導航功能,也無太多司機使用,因為不及智能手機方便。不少車主應與艾雲有同一疑問,可會有Android或iOS的車載系統?答案是有,但只怕未能跟上市場發展。
導航的核心價值是地圖,司機寧可用智能手機也不用車載系統,全因為地圖。Google Maps使用方便,有語音輸入,毋須靠電話號碼找地點,更有實時路況避開塞車。可是至今只有電動跑車Tesla的Model S一款採用Google技術,在中央控制台有個17吋觸控屏幕以3G+網絡即時下載地圖。
這些地圖唯一缺點是要流動數據連線,而車載系統大多用離線數據,即所有道路和POI(Point of Interest)訊息都儲存在一片光碟內,不用靠上網和雲端地圖。雖然光碟內容每年更新,但多數人一用就是三五年,自然不夠Update。有時靠導航找餐廳,去到才知已關門大吉,結果十分掃興。車廠傾向用離線數據,過去是受無線技術所限。不過,市場機會來了!物聯網走入汽車,提供數據連線,車載系統可以智能化了。
其實,各界也在密謀發展智能車載系統市場。就在微軟上月出價72億(美元•下同)「迎娶」諾基亞前,曾發表可與手機互動的Nokia HERE Auto方案。收購目的除智能手機外,車載系統或許是微軟用作反擊Google的秘密武器。Intel也插隻腳入市場,夥拍多家廠商用其智能裝置系統Tizen IVI開發下一代車載系統。
當車載系統加入「智能」,又豈止導航般簡單,還有串流音樂和影片等娛樂功能,更可與手機連動,將資料互傳,更甚的可玩遊戲(當然是停車的時候)。
車載系統市場在智能化後也隨即升溫。ABI Research估計,消費者OEM車載系統由去年的3.6億元,增至二○年的160億元。至於商用車載系統前景更大,加入M2M物聯網功能,市場由去年的70億元增至一八年的268億元。數字雖漂亮,但業界也要急起直追,否則當司機們慣用智能電話做導航後,要有非常創新的功能才足以令他們回心轉意。
艾雲
在財經界打滾多年後,毅然投身資訊科技行業,成為i世代,絕非為趕潮流,而是深信資訊科技對經濟帶來革命性改變,對行業動態、新產品及技術趨勢特別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