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在九月三日,發表制訂香港未來十年的長遠房屋策略諮詢文件,並展開為期三個月公眾諮詢程序。
文件題目為「凝聚共識、建設家園」,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訊息是香港需要大量增加房屋供應,解決房屋短缺問題,並使每個家庭能有合適及可負擔的居所。文件建議未來十年房屋供應目標的中位數為47萬個單位,公私營房屋比例是6:4,日後會因應需求調整。
長策會按多項因素推算出未來十年住屋需求,雖然社會人士對建屋目標數字及公私營房屋比例意見不一,但無論推算與實際需求是否存在偏差,要增加大量土地供應,達到建屋目標是必然的事實。
整份報告的內容着重增加公營房屋(包括出租公屋及出售居屋)的供應,以確保基層市民及中產家庭的住屋需求得到照顧,但對有能力購買私樓市民的住屋需求則略嫌不足。現時私樓價格高企,除資金氾濫及利息水平偏低等經濟因素外,私樓新供應不足亦是主因。
私樓樓價高昂,超越普羅市民的負擔能力,迫使有住屋需求的市民加入輪候公營房屋,直接增加公營房屋的需求壓力。因此,特區政府應考慮增加私樓所佔新供應的比例,令樓價下調,並在新供應增多的情況下,以低息貸款形式資助有能力購買私樓的市民。
香港總面積約1,100平方公里,已發展的部分約佔24%,其餘部分多為高低不平的山區及交通配套不足的離島。據統計處資料,一二年公布的人口推算,未來30年香港人口增長約137萬,即平均每年增加4.6萬。以現時香港的土地開發進度,供應不足將愈見嚴重。
目前,社會上有些聲音認為要減輕香港住屋問題的壓力,就要減少外來人口數目。但香港人口老化問題愈見嚴重,實有必要讓內地及外地人在香港居住及工作,填補本地老化的勞動人口,並達致社會及經濟可持續發展。香港是外向形經濟體,絕不能因土地及房屋不足而將非本地人拒之門外,否則領先的優勢及競爭力將逐漸消失。
發展局局長近期關於發展郊野公園的言論惹來眾多爭議。郊野公園範圍是水塘集水區,也是香港的後花園及重要天然寶庫,但在土地嚴重短缺下,開始討論及研究非水塘集水區範圍內及保育價值較低的郊野公園(如北大嶼山欣澳附近),作為住宅用地是無可厚非。
社會有人士要求政府應收回一些私人會所用地及球場等。私人會所及高球場雖是為少數市民使用的設施,但香港是多元化社會,絕不能把所有中產及富有階層的設施都改為興建居住房屋。不過,如果粉嶺高球場能遷往離島區,收回現址作建屋用途也未嘗不可。
特區政府大量增加土地供應所面對的最大難題,其實是未能得到社會不同階層市民支持增加土地的眾多建議方案。
發展新界東北及在維港以外填海的建議,反對聲音不少,若發展計劃一拖再拖,恐怕在未來十數年就要為無地發展而負上沉重代價。
蕭亮輝
高緯環球(Cushman & Wakefield)香港董事總經理,擁有逾23年香港及中國商業房地產的租賃及買賣經驗,主要協助本地及跨國企業在本港及華南地區設立業務據點。蕭氏現時掌管高緯環球香港辦事處,管理的團隊共逾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