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正視樓泡撤3D

政府堅持3D辣招不會退讓,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說這是為了控制泡沫風險,殊不知這政策正正是累積危機的能量。3D辣招(即雙倍印花稅(DSD)、買家印花稅(BSD)及額外印花稅(SSD))不改,樓市泡沫爆破和經濟下滑只是遲早發生的問題。

官員強調香港不應低估樓市泡沫風險,否則對香港整體經濟發展影響將會很大。正正因為政府要正視樓市泡沫的風險,辣招愈早撤銷便愈好!

睇緊按揭已經足夠

筆者一直強調,只要金管局有效控制銀行按揭借貸的成數比率,以及對買樓人士的供款能力有足夠評估,政府根本毋須理會樓價水平是否合理。自由市場的價格水平總有其道理,官員硬說甚麼才算合理價,根本是不明白市場運作。

因此,只有真正實力的人士才會買樓。不夠實力的人士買不到,便等如受到保護,不會因樓價下跌而受傷害。

當然,買不到樓的人士會抱怨,但買樓的需要總不是硬要當年滿足不可。一時間房屋供應短缺,當然會有人買不到,這是客觀事實。如要出硬功要樓價下挫,最多只能做的,或是業主被銀行收樓然後平價賣給能力較低的人士,這不是公平公義的做法。

優惠首置適得其反

筆者認同本港居民應比非本港居民優先買樓,但買家印花稅連居港的外籍人士也要繳交,這對於自稱國際都會的香港十分諷刺。

按現時的三項印花稅的做法,換樓客基本上已失去蹤影,願意因換樓而被迫三年不能轉售物業的,恐怕絕無僅有,而投資者因要繳付雙倍印花稅亦同樣絕迹。餘下的買家就只剩下首次置業人士,當中還有所謂白居二的人士。這些經濟能力較弱的人士往往還受到特殊「優惠」,可以高比例借得按揭貸款,你說是否十分危險!

政府所做的就是趕絕有實力的買家,但偏偏就給最需要保護的人士帶來最大風險!

由於交投量已跌至谷底,發展商已出現積壓情況;加上政府密密推地,兩年後供應驟然增加可期。然而,置業信心卻因為息口回升和樓價拾級而下等因素進一步下跌,屆時泡沫爆破和負資產出現可期。不過,政府卻聲稱泡沫化的程度已因辣招推出而有所降低。

公屋構想倒行逆施

此外,官員又指港人居住面積狹小,為改善擠迫情況,建議先從改善公屋的狹小環境着手。這本意雖好,卻也是倒行逆施的建議。

現時公屋輪候冊的輪候人數早已超逾二十萬,除公屋本身的吸引力外,還包括公屋居民身份常常會被用來判別誰能獲得額外福利的標準,再進一步提升公屋的吸引力一定會令輪侯冊人數繼續增長,更多人想要住在公屋和不願離開,不但會對有迫切住屋需要的人士造成傷害,也會使承受貴租金和購買貴樓的人士感到不是味兒。

何濼生

香港大學經濟系學士、多倫多大學經濟學博士,專攻政策研究。研究範圍包括社會保障、教育、醫療、房屋、宏觀經濟、國際金融等。曾任職加拿大安大略省政府經濟部及安大略省經濟局,回港後在香港中文大學及嶺南大學先後任教,現為嶺大教授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