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報道,對沖基金每年平均管理費及投資表現費分別跌至1.6%及18%,較業界傳統的2%及20%為低(即所謂「2/20」標準),原因是金融海嘯後,不少對沖基金因為回報有負眾望被迫下調收費,尤以主攻股票或商品者為甚;再加上愈來愈多人把資金轉往退休基金等規模較大的基金,令中小型對沖基金不得不減價搶客。
高盛調查發現,多達26%的受訪投資者曾因回報下跌要求調整管理費,更有17%投資者曾與對沖基金商討表現欠佳時的「回水」安排。
有對沖基金經理直言,絕大多數的對沖基金根本不值「2/20」標準。羅得島州退休基金財務總監雷蒙多認為,2%的管理費對於規模不大、如在十億美元以下對沖基金而言無可厚非,但對於規模數以十億美元計者而言就不太必要。
在金融海嘯之後,對沖基金的收費模式可謂百花齊放。當中除了自願讓投資表現費以及投資回報掛鈎之外,更加有基金推出「創業股」,向提供初步資金的投資者承諾,將來對沖基金規模日益擴大的時候,就可以獲逐步調低、甚至完全取消管理費。
部分債券對沖基金因為投資策略複雜,且交易額龐大,傾向維持較高收費,而羅得島州退休基金發言人亦表示,預期風險及回報與收費一樣,都是選擇對沖基金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