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冒起 港元靠邊站

過去幾年中國大力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已取得可觀成果,根據國際清算銀行最新的外匯交易報告,人民幣已經進身全球十大貨幣,以外匯交易額所佔的比例計算,排行第九,日均交易額達一千二百億美元。以目前的趨勢判斷,人民幣在國際上的普及程度有增無減,要在短時間內更上層樓卻有難度,把港元比下去則是肯定的。

雖然人民幣外匯交易量冒起得很快,並成功打入十大,但實際只佔全球整體外匯交易額的百分之二點二,與排第一的美元佔百分之八十七、排第二的歐元佔百分之三十三、排第三的日圓佔百分之二十三相比,仍然屬於小巫見大巫,還需要一段長時間,才能從後趕上。不過,目前人民幣在全球外匯交易中相對較低的比例,反過來亦可視之為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目前,涉及人民幣的外匯交易需求,主要是來自經常項目包括貨物及服務的進出口貿易。隨着海外買家更願意以人民幣支付貨款,並進行跨境貿易結算,兌換需求自然會增加。可是如果按照不同的貨幣配對計算,美元與人民幣的交易額,已佔去整體的九成四,歐元與人民幣的交易佔不足百分之一,與其他貨幣的配對交易更是不入流,中國寄望對外貿易更多以交易雙方的本幣結算,還需努力。

主要貨幣在國際上的流通性很高,很多時候是因為經常帳逆差而促成貨幣輸出,中國則連年錄得巨額貿易順差,意味着流通在外的人民幣始終有限,無疑限制了發展空間。不妨看看,香港作為最大的離岸人民幣中心,人民幣存款還未夠七千億元,其他離岸中心的存量就更低,很難滿足實際需求。雖然人民銀行已與二十多個國家或地區簽了協議互換貨幣,但銀行如非必要,一般都不想向央行求援。

事實上,全球主要外匯交易貨幣,背後的龐大需求並非單靠貨物及服務貿易,而是來自資本流動包括投資及投機。因此,人民幣要更加國際化,更加活躍於外匯市場,始終迴避不了開放資本帳這一步。不過,容許資本自由流動是有前提條件的,先要讓利率及匯率市場化,否則,貿然開放只會造就更大的套利機會,反而容易引發危機。從這個角度來看,不可能亦不應該急於求成。

在國際清算銀行的報告中,還有一點值得注意,就是港元在全球外匯交易中的佔比排名,從二○一○年的第八位,跌至目前的第十三位。原因除了是本港的資本市場尤其是股市交投淡靜,外資對港元的需求減少之外,更重要的相信是隨着人民幣地位提升,港元成為替代品的功能日漸下降,以致日均交易額只得人民幣的六成,從中不難看到港元確有被邊緣化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