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嫻談:內銀業績揭三大難關

港股業績期已過,本港上市九大內銀中期業績普遍勝預期,純利按年增速介乎5%至20%。惟業績反映行業普遍面對:一)盈利增速放緩;二)淨息差收窄;三)資產質素惡化等三大問題,幸而非利息收入增長強勁,支持盈利向上。

相比起中小型內銀,大型內銀的營運數據較穩健;淨息差僅輕微收窄,這是由於大型內銀存款基礎較大,約佔其付息負債八至九成,而資金成本較高的同業拆借僅佔一成左右,遠低於中小型銀行的一成多至三成,上半年存款利率增幅遠不及同業拆息,尤其六月「錢荒」時,大型內銀股毋須向同業借「貴錢」,淨息差表現自然較佳。

此外,上半年內地經濟回落,企業經營環境轉差,削弱其還款能力,令銀行不良貸款普遍上升,但中小內銀壞帳形成速度明顯快於大型內銀。除了中行、農行、重農行(03618)上半年的不良貸款比率不升反跌外,其餘銀行普遍回升,並以信行及招行資產惡化情況較為嚴重,前者不良貸款率較去年底增0.16個百分點,後者升0.1個百分點,而信行及民行作為不良貸款的先行指標——逾期貸款大增超過四成,雖然壞帳風險整體可控,但卻揭示中小內銀於經濟逆境時,經營風險高於大型內銀。

依賴行家業務打擊大

此外,中小型銀行的槓桿較高,受去槓桿化影響較大。事實上,中小內銀存款基礎較弱,過去透過同業業務來推動利潤增長。同業業務與理財產品一樣,被視為「影子銀行」,其運作原理大概是左手透過發行理財產品或向同業拆入資金,右手提供「買入返售金融資產(financial assets held under repo agreements)」,由於同業資產在銀行資產負債表內是不被計入信貸信用,銀行可藉此達到變相貸款的目的,從而增加利潤,同時令銀行的槓桿增大。惟同業資產擴張及其伴隨的期限錯配風險卻導致錢荒出現,在中央加強監管下,銀行去槓桿的壓力大增,其中對同業業務依賴度高的中小銀行打擊尤大,亦削弱其盈利能力。

展望下半年,筆者預料內銀去槓桿化將持續,而隨着利率市場化進度加快,未來銀行間的競爭料會加劇,存款基礎較弱的中小銀行需提高存款息率搶錢,令淨息差面對進一步收窄的壓力,相比之下,大型內銀較佔優。至於資產質素方面,隨着下半年經濟復甦,壞帳高危的行業如鋼鐵、貿易等之經營環境改善,相信銀行業資產質素大幅惡化的機會不大,但中小民企貸款佔比較高的內銀所面對的風險始終較高。

新鴻基金融高級證券分析員 李惠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