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強積金計劃可以保障退休生活有幾大信心?一項針對強積金的調查發現,六成受訪打工仔給予不合格的評分。這還未算嚇人,因為竟然有超過兩成打工仔對強積金是「零信心」,相比一年前同類調查,增加百分之七。強積金這個運作了接近十三年的退休保障制度,今時今日仍無法得到大部分打工仔認同,反而深陷嚴重信心危機,實屬悲哀,當局必須正視。
上述的強積金市場調查,原意應是想看看,在大半年前開始實施的「半自由行」,理論上可讓打工仔按本身喜好,衡量不同基金收費及回報後再自行選擇,會否令他們對強積金安排更滿意,結果顯然事與願違。那麼找些方法令「轉會」更方便,是否就能挽回信心?答案其實人所共知,問題癥結是根本無得揀,打工仔始終要被迫去冒險投資,純屬換湯不換藥。
信心就是可信賴、可依靠,相信目標能夠實現,對打工仔而言,就是強積金能夠為退休未雨綢繆。現實又如何?根據積金局截至六月底的數據,十二年半以來,整體年度化內部回報只得百分之三點四,期間極為波動,有一年曾高達三成,又曾一年慘蝕兩成六;而且高回報多源於金融危機後谷底回升,是收復失地多過賺大錢。過山車一樣的表現怎令人有信心,退休前遇上金融海嘯,豈不是臨老唔過得世!
現時核准的強積金基金有幾百隻,看似很多選擇,實情萬變不離其宗,都是焗人去投資、去承受市場風險。打工仔就算有投資經驗,也覺花多眼亂;如果對投資的興趣本來就不大,更會不知如何是好,要他們查看回報,按市況檢討策略,無疑強人所難,為何不索性提供一些簡單直接的儲錢方法,例如定期存款、壽險儲蓄等,收益有數得計,不是更讓人更安心嗎?
別以為打工仔不喜歡為退休而存錢,超過八成資產屬銀行存款或現金的「保守基金」,截至六月底的累計淨資產近五百億元,佔強積金總資產達一成,是很多人的選擇。可惜,保守基金十二年半以來的年度化回報率只得百分之一,過去五年更只得百分之零點二,簡直可恥,倒不如容許不想冒險、只想簡單儲錢的打工仔,自己在銀行做定存,總好過白蝕強積金行政費,令回報更佳。
參考外國的退休保障安排,除了股票或債券等高風險投資之外,還有很多低風險選擇,例如投資像長俸一樣的退休年金,將來每月出糧;把預留退休的錢供人壽保險,有甚麼三長兩短仍有錢傍身;甚至可用強積金來供按揭買樓自住,退休後有瓦遮頭。這些安排全部有得預算,自然增加信心。相反,現在的強積金制度,等同焗人入市賭博,回報不可預計,難怪被打工仔評為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