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闖自貿區 金融勢追港

國務院為上海設立自由貿易試驗區拍板,驚醒了香港理所當然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好夢,外有新加坡競爭,內有上海和前海夾擊,未來內地的自貿區,甚至可能在全國遍地開花。上海自貿區具示範帶頭作用,天津和青島已躍躍欲試,將特區再劃特區,香港慢慢變得特無可特,不想被瓜代,就要自己跑得更快。

上海自貿區最核心的部分是金融改革,匯率自由兌換及利率市場化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台階,假以時日不難成全球人民幣產品交易、定價、結算中心,對香港之威脅不言而喻。有經濟分析員認為「本港將很快被新加坡、上海等鄰近地區超越」,正好道出了香港的危機,儘管商務部即時派定心丸,但單憑一句「擔憂是不必要的」完全說不上有打保票意義。上海的發展雖不會一步到位,惟中國正開啟愈來愈多的門戶,香港的角色不免逐步淡出。

香港「被邊緣化」已是老生常談,過程卻如溫水煮蛙,受到巨大潛在威脅的同時,香港現時發展處處受掣肘,僅剩金融一瓣可堪逐鹿,但相比上海在金融、航運、貿易、商品、製造業之全方位發展,無疑大為遜色。不過,香港證券市場的融資能力,上海仍無出其右,例如,光証烏龍盤就凸顯內地股市的脆弱性。中國金融現仍在摸索學習過程,憑其市場潛力再加上時間磨練,香港地位亦非穩如磐石。

金融業的優勢在於「軟實力」,前海參考香港的稅制計劃吸引六十萬金融才俊進駐當地,相信其他意欲發展的地區亦會提供類似稅務優惠,中國攬才亦迫使香港要留才,但香港拚搏精神已每況愈下,既然新加坡近年的發展已將香港比下去,不思進取遲早也會被內地城市迎頭趕上。

上海貿易區雖有「自由」之名,但關鍵仍在政府是否願意放開手腳,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考察上海時曾問了一句:要政策還是要改革?改革一定程度帶來風險,自貿區亦強調以「風險可控」為前提,可是稍有不穩,即見「無形之手」悄然而至。官員不但習慣了行政干預,行事亦欠缺深思熟慮,上海國際板無疾而終,城鎮化或換來地產熱,自貿區縱有極大野心,但未必是事在必有為,反而可能存在既得利益者的阻力。

「自由開放」是香港的核心價值,就算現今有所褪色,這方面一定仍比上海強。然而,上海自貿區既是李克強經濟改革之頭炮,肯定不是省油的燈,能否將中國經濟帶上新台階言之尚早,但香港亦需有變革決心,本港銀行業屢次要求,放寬每日兌換兩萬元人民幣上限,一直徒勞無功,人民幣業務現再添上更強勁的對手,亦告誡金融業及其他產業,不能再靠食老本為生,須抱創新精神開拓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