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主辦奧運會或世界盃「蝕多過賺」,為甚麼各國又會爭相申辦呢?雷鼎鳴表示,「快樂」二字成為申辦國際大型賽事的主要推動力。
他表示,政府推動GDP增長,其目的是想人民的滿足感、快樂程度有所增長,但為了方便統計和比較,才選擇將「冷冰冰」的總生產成本和總物價(即GDP)用來衡量一國的快樂程度。
假設看到自己支持的隊伍在本國贏了賽事,其帶來的快樂感覺相等於得到100元的快樂,而國內有100萬人支持該支隊伍,當它贏了賽事便會帶來相等於1億元的快樂。
雷鼎鳴指出,其乘數效應不能忽視,這對於一個人口多的國家來說,效益更加明顯。
此外,亦有分析認為,舉辦大型賽事帶來的無形效益,遠較金錢效益大。例如一○年在南非舉行的世界盃,除了令吵耳的打氣工具「魔鬼喇叭」(Vuvuzela)紅遍國際外,亦令世界對這個白人享有特權的黑人國家有更多的認識。
其他不能以金錢量度的好處,尚有當一國要申辦世界盃或奧運會時,通常原本敵對的政黨會變得很合作,這為國家帶來的滿足感,以致日後的管治都帶來正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