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變失控 市場大癱瘓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美國納斯達克市場因為資料處理系統(SIP)故障,導致停市三個鐘,超過三千隻股份包括Apple及Google等巨無霸無法交易;而僅僅早兩天,大行高盛則因為電腦系統出事,發出大量錯價盤,把美國主要期權市場癱瘓十幾分鐘。還有上周五內地光大証券自營套利交易系統出錯,令內地股市超常波動,真是日日鮮。相對而言,港股市場似乎較穩定,恐怕是時辰未到而已。

各項事故的死因看來各有不同,涉及系統故障、交易員出錯或電腦軟件缺陷等,背後卻有一個共通點,就是環球證交所及市場參與者,都在追求更高速及更大的交易量,為此不斷引進超級電腦和新軟件,做數據分析、成本計算及發出買賣指令,速度和數量均超乎想像,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錯,影響會以幾何級數放大,尤其像美國有十多家證交所及幾十個黑池市場,交易可互相轉移,更會牽一髮動全身。

納市突然停市,投資者及券商固然罵聲不絕,但整體市況未見恐慌,算是不幸中之大幸。美股在八月份傳統上交投較淡靜,出事當日也沒有重要經濟數據出爐,否則後果將改寫。試想,如果系統故障是發生在早一天、即聯儲局公布議息紀錄之際,又或是一些巨企公布業績的大日子,而以千計的股份及不計其數的基金和衍生工具無法買賣,不陷入大恐慌才怪,還會波及全球。

不過,市場沒有恐慌,絕不等於沒有造成損害。對投資者來說,連納市這家龍頭證交所也接連出事,市場信心肯定大打折扣。至於被定性為「錯價」的交易被全盤取消,也有不公平之處,因落錯盤而損手的人當然拍爛手掌,可是剛好執到平貨的人,本身沒有做錯卻見財化水,必定心生不滿。此外,券商還要逐筆交易清點,確認全部被取消,善後帶來額外成本,實屬無妄之災。

港股近年少有發生因為交易系統故障或世紀大錯盤令市場癱瘓的事故,是系統性能和技術勝人一籌嗎?實情是市場結構不同而已。港交所仍是獨市生意,本港的黑池交易又未成氣候,毋須把大量交易互聯互通;股票買賣要交印花稅,則令高頻交易受掣肘。不過,隨着港交所的系統升級及擴容大計落實,類似美國市場的營運風險將有增無減。

交易自動化無疑提高了市場效率,競賽式鬥快升級卻非好事,監管上要與時並進。首先,自動化交易軟件頻現重大缺陷,未來需要更有效的安全保證才能使用。其次,在高頻交易時代,一個錯誤可以產生超巨量買賣盤,動搖整個市場,必要更強力把關。第三,交易及相關系統一旦故障,必須有即時後備替代,大前提是不容許市場停頓,否則,影響廣泛的技術事故必定愈來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