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乘虛而入搞銀行

內地電子商貿企業對進軍銀行業的熱情,說得上是超乎想像,市場傳出電商巨頭之一的蘇寧雲商,正向有關部門申請設立蘇寧銀行。由於內地各大電商老闆的作風都是人有我也要有,永遠不甘後人,相信電商搞銀行將會陸續有來,肯定會令傳統商業銀行坐立不安,擔心暴利時代一去不返。這趨勢發展之快,雖然有點意料之外,卻在情理之中。

國務院在今年七月發出俗稱「金融國十條」的指導意見,強調要以金融支援經濟結構調整及轉型升級,當中最矚目的是允許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業,可嘗試由民間發起設立自行承擔風險的民營銀行、金融租賃公司及消費金融公司。這提法當然並非破天荒,以往說過多次,但市場今時已不同往日。蘇寧直認,有意搞銀行完全是因為有政策鼓勵及支援,所指毫無疑問是金融國十條。

電商經營的是互聯網生意,若然搞一家銀行,估計主戰場仍在網上。這類虛擬銀行同樣並非新事物,在二○○○年前後的科網熱潮時,有過不少打正招牌的純網銀,能生存到現在的寥寥無幾,內地電商銀行會否步其後塵?相信不會。當年的網銀經營模式是由上而下,先有銀行才開始吸存款和放貸款,由於缺乏實體分行網絡支持,很快便難以經營。內地電商則完全不同,是由下而上,給已有的金融業務正名。

內地的大型電商,早已涉足網上融資、保險、擔保、基金銷售、第三方支付等金融業務,除了作為網上購物的配套服務之外,本身亦有獨立經營,儼然是有實無名的金融超市。搞銀行除為了名正言順之外,更重要是可合法吸存款及放貸款,不像現時只能以自有資金經營以免被指非法集資,將來生意可做得更大。由於電商本身已有非常龐大的客戶群,就算沒有實體銀行網絡,亦不愁沒生意。

傳統商業銀行看在眼內,少不免眼紅,一些銀行更照辦煮碗,高調搞電商業務抗衡。不過,經營銀行與做網上大賣場,完全是兩回事,法例上亦屬灰色地帶,很多都以失敗收場。其實,銀行業真的是咎由自取,一向鍾情風險較少的企業及政策貸款生意,忽視小微企業融資及消費者小額貸款,而這些正是網購的大主顧,讓電商有機可乘、填補不足,原本只為促成更多買賣,現在更上層樓。

不過,如以為電商搞民營銀行,將即時顛覆金融市場,恐怕言之尚早。畢竟銀行大額生意例如企業存貸款、按揭貸款等,仍要面對面進行,而且網上銀行的監管法規和風險控制,至今仍屬空白,有待完備。此外,按當局的態度,只視民營銀行為一種對現有金融服務的補充,形式屬地區性或社區性,因此電商銀行能走多遠,仍要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