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發生的光大証券錯盤交易,瞬間令滬綜指狂飆,怕「執輸」的股民即時飛撲入市,點知光証於兩點半公告真相。事件餘波未了,當日光証發覺錯盤後即沽出逾七千手期貨合約作對沖,肯定是先於市場知悉作出行動,市場一直蒙在鼓裏。
近幾日不少評論都衝着光証系統而來,詬其軟件落後,又要參與複雜的交易云云。不過,把視線拉遠便發現成熟的市場,號稱交易系統完善的大券商一樣有「意外」。
最經典是一○年五月美國的FAT FINGER,一間交易商電腦錯誤執行一筆42億美元的高頻賣盤、道指曾在五分鐘內急挫近千點,是有史以來最大單日下跌點數,市場閃崩,場面極度震撼。
風險管理發展多年,中大型券商都設有風險管理部門,尤其是產品創新下,操盤行為複雜,高頻交易都要依賴一個計算精準的系統及管理,通常是限制每個交易員最高交易限額、為止蝕定限、以及各式複雜的量化風險系數或工具,最終都未造到滴水不漏。
其實,系統愈複雜就愈易令人墮入陷阱,有人認為引發金融海嘯的CDO、CDS出事關鍵是整個計價模型出錯,採用過去多年地產牛市的數據,錯估低潮出現的機率,危機早伏。
邢理強覺得系統之外,更多的是人為問題,如一九九五年的神奇小子利森,利用監管漏洞巨額炒日經期指,結果瞬間輸掉二百年歷史的霸菱,這是更高層次的風險管理都難以應付。
INVEST邢理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