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時,全球開始見識到延長量寬政策的惡果,有學者歸咎這是政府干預市場所產生的畸胎,應該盡早回歸自由市場;但亦有學者認為惟有政府干預,才有足夠的力量幫助崩壞的市場重回正軌。
無可否認,奉行自由市場政策,還是任由政府干預,這仍然是經濟學界中一道熱門的辯論題目。李宏博認為,這純粹是兩派不同意識形態上的爭論,但經濟是一門講求數據和實證的科學,還是應該參考過往歷史事件作判斷。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人首次享受到財富的果實,過度的消費和投機心態充斥市場。後來,股市大跌造成「大蕭條」,人們才醒覺問題所在,紛紛責怪當時的政府未有及時干預市場,矛頭直指時任總統胡佛。
「大蕭條」期間由貧窮衍生的各種產物更以胡佛命名,例如蓋在露宿者身上的報紙就叫「胡佛毯」。經濟災劫給美國以至全球深刻教訓,提醒他們政府適時干預的重要性,即使時至今日的歐債危機,若非得到歐央行介入及德國政府提供援助,相信多個「歐豬國」都未能單靠市場力量解決問題。
當然,李宏博亦明白自由市場在經濟學當中絕對的力量,但既然有證據顯示政府的干預確實幫得上忙,又可否將兩者糅合成新一派學說呢?
就像新古典綜合學派(Neoclassical Synthesis)一樣,既支持經濟學家佛利民的自由市場經濟,但又同時包含凱恩斯的政府干預學說。各取市場和政府兩個制度的長處,相輔相成地維持市場平衡,或許這才是未來經濟界的主流學說。
WORLD李宏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