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et Share:新管理層激活滙控

身為滙豐控股(00005)的長期擁躉,筆者對今次集團中期業績的評語可以八個字總結:「既無驚喜,也無驚嚇」。因此,雖然滙控公布業績後股價急速從高位89.75元下跌6.3%至84.1元,筆者認為只是市場有批投機者profit taking(套利)的結果,並非滙控經營表現差。筆者首先想總結和評價新管理層上場後滙控的經營績效。

滙控於二○一○年九月公布范智廉接替葛霖成為集團主席,以及歐智華接替紀勤成為集團行政總裁,因此新管理層上場前最後一份業績是二○一○年的中期業績報告,截至二○一○年六月底滙控資產總值為24,184.54億元(美元•下同),風險加權資產為10,752.64億元,按實際基準計算的除稅前利潤為96.3億元。

經營風險顯著下降

新管理層上場約三年後,滙控資產總值增長9.38%至26,453.16億元,風險加權資產只是增長2.74%至11,047.64億元,風險加權資產對總資產比率因而下降至41.76%,顯示滙控經營風險顯著下降,但按實際基準計算的除稅前利潤卻大幅上升35.8%。

事實上,除稅前風險加權資產回報率由三年前的2.01%大幅提升至2.6%,而股東權益總額對資產總值比率由5.62%大幅上升至6.58%,表示滙控的資本槓桿已顯著下降。種種數據顯示滙控的盈利增長並非建基於增加經營風險或資本槓桿之上,因此未來盈利增長可持續性機會更高。

此外,僅看今次集團中期業績表現也不算差。按實際基準計算,經營收入上升3.74%至332.94億元,經營支出則下跌8.1%至183.12億元,成本效益比率因而由62.1%大幅改善至55%,加上貸款減值及其他信貸風險準備大幅下降28.7%,帶動除稅前利潤顯著上升47%至130.78億元。

按地區分析,歐洲除稅前利潤轉虧為盈賺27.68億元,當中,未扣除貸款減值的營業收益淨額增加18.7%,貸款減值支出和營業支出分別減少18.4%和15.4%。香港、亞太其他地區和中東及北非除稅前利潤分別增加11.8%、15.7%和17.7%。受惠於美國房屋市道好轉及消費及按揭貸款組合持續縮減,北美洲貸款減值大幅下降67.8%,不過,由於去年同期有出售美國分行網絡及卡業務特殊利潤38.09億元,因此,北美洲除稅前利潤大跌80.1%,但若撇除特殊因素,除稅前利潤實質大升46.4%。拉丁美洲在貸款減值支出大增25.3%的拖累下,除稅前利潤大跌59.3%,是表現最差的地區。

有力提高股東回報

整體來講,新管理層精簡架構,節省成本,出售非核心或競爭力弱的業務的策略方向正確且執行有效。種種迹象顯示,隨着監管罰款和訴訟陸續解決,滙控的經營支出漸見頂,相反,經營收入卻是漸見底,預期今年度全年派息50美仙,以執筆時股價84.75港元計算,預期股息率為4.58%,市帳率為1.22倍。滙控核心第一級資本比率為12.7%,而《巴塞爾協定三》終點基準的普通股本第一級資本比率約10.1%,雄厚資本令滙控有能力推行增加股東回報的計劃,包括漸增式派息政策,以及股票回購計劃,是未來推動股價上升的催化劑。

市場先生

有「散戶Blog王」之稱的市場先生,對國際及內地金融股有精闢獨到的研究,亦為金融股的忠實支持者。市場先生深信價值投資可達至財務自由,追隨巴菲特、格雷厄姆等大師的投資理念。

市場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