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經過六月錢荒,其後又開閘放水,先是停頓了近半年的逆回購再度啟動,繼而房企再融資亦放行。近日有消息指上海市政府獲發放一筆巨大信貸額。種種迹象顯示,資本市場逐漸回復生機,中港股市亦死過翻生。中央政府時鬆時緊,固然「折騰」了股市、迷亂了股民,並顯示改革又走回政策的老路。
中央雖力圖撥亂反正,可是有感資金撤走的憂慮,不得不看風駛舵,外匯佔款半年來首次下降,所以逆回購、人民幣升值、鐵路投資等招數,再度搬出來使用。六月錢荒變成錢「慌」,金融市場頓時風聲鶴唳,國家領導人以「保七底線論」為定海神針,接着再出「微三招」,此次悄然向主要省市提供財政支援,目的也是穩定市場、安撫人心。
新興市場六月大規模走資令人膽顫心驚,美國市場卻繼續獨自領跑。到七月情況才有所改觀,中國始終是新興市場的領頭羊,「磁場效應」非中即美;反觀美國現受退市疑慮困擾,加上僅百分之一點七的GDP增幅、百分之二的企業每股盈利增長,美股更有高處不勝寒之感,日本的量寬效應亦不外如是。中國一聲放水,資金隨即迎向懷抱回流。
官方媒體評論力指,外資並未大舉撤離中國,部分是短暫調整而不足為慮。然而,外資撤離亦是無可避免,中國的工資水平已比墨西哥更高,比東南亞和南亞等國更呈懸殊,製造業開始在中國產業版圖上褪色;問題是在產業升級轉型成功之前,撤離的速度須在可承受範圍之內,否則將釀成社會動盪。
所謂熱錢,不單純指外國資金,民間資本若不看好中國的發展也會外逃,尤其美國經濟復甦形成強大的資金吸力磁場。中國要使投資者保持信心,一方面需維持人民幣匯率穩定,另方面需利用十三億人口市場的優勢。不過中國發展碰到樽頸,就像許多國家遇上「中等收入陷阱」都需時消化。
可是,中國此不得已的苦衷,亦要付出相當代價,○九年四萬億人民幣基建投資,換來今日消化的痛苦,但歷史又再重演,當年為挽救經濟而放生房地產,今日同樣將「調控」兩字消失在會議中。百大城市樓價已連升十四個月,房地產已嚴重綁架經濟,此榮則彼榮,看近期鋼鐵、水泥和煤炭價格可見一二。
中國大舉淘汰落後產能已有多年,但每次都經不起陣痛,而令削減產能過剩先擱一旁,這次又是雷聲很大,執行力度能否貫徹仍是成疑。中央改革雖有心但路難行,中國搭上了高速列車,要慢下來或付上不能承擔的後果,所以只好邊煞車、邊踏油門,投資者也在恐懼與貪婪之間打轉,看政策定方向說來容易,往往卻落得進退失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