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上半年經濟增長數據公布後,市場反應還算平靜,因為下行的經濟表現符合市場預期,政府方面也說是宏觀調控的結果。
在國務院經濟分析座談會上,李克強總理的總結是,中國經濟發展既有許多有利條件,也面臨多年未有的錯綜複雜局面,需要智慧和勇氣,用新視角和新思路,正確認識經濟發展大勢。此外,要保持經濟平穩運行,既不能因經濟指標的一時變化而改變政策取向,影響來之不易的結構調整機遇和成效,也不能對經濟運行可能滑出合理區間、出現大的起伏缺乏警惕和應對準備,這正是中央的一個基本判斷及應對方式。
要了解政府的經濟政策新思路,就得對其政策取向作分析。關於這點,市場流行看法是「李克強經濟學」(即不出台刺激措施、去槓桿化及結構性改革);也有人分析為刻意擺脫「GDP增長崇拜」。不過,這些分析只是與上一屆政府的政策相比有甚麼不同,停留在政策可操作層面來理解,無看到新政府政策取向的實質與核心。
筆者看來,新政府政策取向的實質,應是圍繞着經濟增長目標的民生性而展開,並通過有效市場機制來實現。因早幾年的經濟快速增長,很大程度是建立在為GDP增長而增長的目標追求上,強調的是GDP數字的多少,強調的是政府對市場過多參與和干預。
為了達到所謂的GDP增長目標,可以不擇手段,如生態環境嚴重破壞、土地資源及礦山資源掠奪性使用、居民收入分配嚴重惡化、社會矛盾與衝擊四起等,這些都與經濟增長方式有關,也與經濟增長民生性相背離。
若整個經濟發展目標發生根本性轉變,那麼政府的經濟增長的政策取向,也就會出現全面調整與變化。不出台過度的經濟刺激政策,增加經濟增長下行的容忍度等,都是這種中速經濟思路一個小小方面。經濟中速增長的品質與效率更重要的是,讓全體人民都能夠分享經濟增長成果。
同時新政策也表現為如何創造條件,調動整個社會的積極性或發揮其潛能,增加經濟發展活力。這樣就能夠實現人與自然之間、人與社會之間,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真正保證經濟持續穩定的發展與繁榮。所以,市場流行的所謂「李克強經濟學」,只強調經濟增長的技術性條件變化,觀察到的僅是事件表象,無把握當前政策取向實質。
當前政策新取向更注重的是經濟穩定發展的長期性,短期內要從舊的增長方式向新的增長方式過渡與轉型,就得讓整個經濟增長保持在一個合理區間,有一個過渡時期。若一味強調經濟增長方式調整而不注意轉型的過渡,容易導致經濟大起大落,轉型突然停止,新政策取向實際效果可能全面弱化。
不過,這裏要注意,要經濟增長保持在一個合理區間,以便保證經濟增長方式過度與升級,這是自然的。但這種自然不可回到以前慣性思路上去,否則新的經濟結構調整也容易前功盡廢。比如,政府一方面希望擠出房地產泡沫,另一方面遲遲不敢放棄房地產宏觀調控的工具性,同時又鼓勵購買第一套住房者來保證經濟穩定增長。我們應看到,在處理住房問題上,新政府正是作為太少。如果這樣,要實現政策取向與經濟增長合理區間平衡並非容易了。
總之,當前是觀察政府的政策取向一個重要時期,市場對此要密切關注,而不是製造一些新名詞來譁眾取寵。
易憲容
當代內地著名經濟學者,原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發展室主任,○七年辭去職位,目前在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擔任研究員工作,以敢言著稱,有「房地產平民代言人」的稱號。易氏擁有上海華東師範大學碩士、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經濟學博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