唔覺意變七 經濟再下沉

中央領導人一句着力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前提,是經濟增長率及就業水平不會滑出「下限」,一度紓緩市場對經濟硬着陸的恐懼,股市更如打了強心針。究竟下限是多少?身在美國的財政部長樓繼偉,看似已給出答案,外電引述他在記者會上提到今年中國經濟預期增長百分之七,要做到並不困難,而且就算落到百分之六點五也不怕。這番話反而令人更迷惑,因為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明說增長目標是百分之七點五,原來最多只是「保七」,豈不是還有下行空間?結果官媒要在十幾小時後補鑊更正。

當然,增長百分之七絕非石破天驚的新講法,但背景完全不同。在「十二五規劃」中曾提出從二○一一至一五年間,在明顯提高質量和效益的基礎上,經濟增長目標為每年平均百分之七。此外,去年底召開的中共十八大會議亦提到,要在二○一○至二○年間實現經濟翻一番,每年增長百分之七已可。這些指標意味着保持經濟百分之七增長率,確是長期性的政策底線。

話雖如此,可是從「十二五規劃」開始的二○一一年到現在,三年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從未以百分之七作為增長目標。二○一一年是百分之八,去年及今年則是百分之七點五。對比樓繼偉講話的前後兩個版本,難道中央真的已唔聲唔聲,把今年的增長目標下降至百分之七?結果將會很不同。

對於即將公布的今年第二季增長數據,樓繼偉認為比首季的百分之七點七不會低太多,仍然符合增長目標,意味着將繼續大力調結構促轉型。在去槓桿、去庫存及去產能大旗下,固定資產投資及工業生產等的增速,還會進一步放慢。如果真是這樣,市場期望中央暫時忍手,甚至有可能出台規模較細的刺激措施,幾可肯定將會全部願望落空。

由於中央仍會堅持不以大規模投資帶動經濟,增長火車頭必然落在內需或消費上。在最近幾季,消費對整體增長率的貢獻確有上升,實際只是投資受壓抑下出現的此消彼長幻象。如要催谷內需,始終要靠中央多花錢,着力透過福利上的財政轉移、改革稅制及提升工資等方法,讓民眾有錢可用。不過,觀乎近日對「盤活存量」的詮釋,重點是逼各級政府及部門把沉澱的資金嘔出來,令人擔心遠水難救近火,內需撐經濟暫難寄厚望。

其實把增長率的底線公開亦並非壞事,至少反映當局不會任由經濟插水式下滑而袖手旁觀。不過,堂堂經濟增長目標,如果真的是靜悄悄被降低,還要以不經意的方式公開,便未免有失體面,並且會嚴重影響金融市場及工商企業的投資決策,因為前景更難捉摸,與穩定人心的原意背道而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