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上市鬆綁 莫忘省靚招牌

香港作為全球其中一個主要的國際金融中心,一直予人的印象是實力並不全面,很大程度上要靠內地提供支持,例如企業上市、資金投資等,內地因素始終對促進港股市場做大做強,發揮關鍵作用。

香港是中國資本市場發展最發達的城市,且與內地實行不同的經濟和金融制度,內地企業往境外上市,往往以香港為第一優先選擇,這是本港無可取代的優勢,令其他競爭對手瞠乎其後。現時港股市場的市值,有半壁江山是由內地企業組成,每日成交量及成交額,內地企業都佔去相當大的份額。

不過這項特色既惹人羨慕,也令人擔心港股市場因利乘便,坐享其成,無法進一步拓展國際化的空間。平情而論,港交所及有關當局過去幾年開拓上市公司來源,確實不遺餘力,目前在港上市的企業背景也呈現一定程度的多元化,包括美國、英國、加拿大、俄羅斯、意大利、巴西、日本、新加坡等地的企業,均以不同形式在港掛牌買賣。

對港交所來說,最具挑戰的當然是招攬企業在港進行首次公開發售股份,今年上半年,本港的新股上市集資額在全球排行第四,能否重回三甲,甚至再度奪魁,視乎阿里巴巴及光大銀行等這類大型招股計劃會否如期在港進行而定。

除了新股上市這場硬仗要打好之外,港交所及有關當局亦研究簡化在港第二上市的程序,期望更多具質素的海外企業在港掛牌,增加本港股市的國際味道。雖然說簡化申請手續,但港交所對第二上市的海外企業要求並不低,既要有一定的市值規模,也要有一定的上市年資,確保來港的海外企業全部都是過江龍。

原則上,港交所的建議和做法相當合理,市場人士相信不會有太多異議,至於簡化手續後,海外企業會否增加來港作第二掛牌的興趣,則有待觀察。須知海外企業來港掛牌,總有各式各樣的目的和期望,例如增加企業知名度、開拓融資來源、擴大股東基礎、加強與業務客戶或投資者的聯繫等等,這些企業來港上市後,港交所的跟進工夫如果做得足夠,相信有助海外企業建立對本港作為地區以至國際金融中心的信心。

當局必須明白,成功招攬海外有名氣、有質素的企業來港掛牌,無論是第一上市或第二上市,都只是擴大本港股市陣容的第一步,絕不應視為是唯一的一步,更不可認為已經功得圓滿。港交所當然不可能像保薦人般,保證海外企業在港上市後業務順風順水,融資得心應手,不過也可以在促進企業與市場互動方面做多一些工夫,如果港交所「捉到鹿識脫角」,讓在港掛的海外企業成為生招牌,港交所的國際夢相信終有成真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