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金價幕後推手

今年以來,金價不斷下跌,市場普遍認為,隨着美國經濟復甦,避險需求趨弱,金價有進一步下跌可能。但筆者看來,新興市場國家對黃金儲備的需求,不僅會縮減金價下跌空間,更會驅動未來金價反彈。

據世界黃金協會公布(截至今年五月),世界各國持有的黃金儲備總量及佔本國的外匯比重(附表),明顯發現歐美發達國家的黃金儲量較多,佔本國外匯儲備的比重也較大。但對於中國、俄羅斯等新興國家,黃金儲備佔本國外匯儲備比重較小。特別是中國,在世界黃金儲量前20名中,黃金儲備佔本國外匯比重最低。

外儲揸黃金更可靠

黃金作為國家儲備資產,最大優點是安全,任何非黃金儲備(如外匯儲備),在成為資產的同時也意味對於對方的債權,這種債權的實現依賴相應負債國的償付能力和意願。黃金作為價值實體,可不受任何國家強制力的干預自由兌換,當國際政治經濟環境不穩定,許多國家會增加黃金儲備來避險。

黃金作為儲備資產存在兩個缺陷。第一、收益率低。持有黃金既不能像債券一樣獲得利息,也不能像股票一樣獲得分紅,僅有收益便是金價上漲的價差收入。第二、流動性差。國際儲備在本質上是種隨時可用於對外支付的準備金,要求很強的流動性,黃金不能作為直接的國際支付手段。

因此,是否購買黃金作為儲備資產,其實是在安全性、流動性、收益性之間的平衡。

從安全性角度講,現在各國的儲備資產,特別是新興市場國家,以美元和歐元資產為主,但美元超發導致貶值、歐債危機拖累歐元等,資產安全性和穩定性成疑。同時世界總體經濟形勢尚不明朗,黃金成為較好的避險手段。從長期看,黃金儲備增加有利應付極端情況。

從流動性角度講,新興市場國家的儲備資產中,黃金佔比很低,可以增持相當一部分黃金儲備,剩餘的外匯儲備足以應付國際收支,儲備資產的流動性影響有限。

從收益性角度講,金價已處於較低水平,以現價逢低買入,將來高價賣出可獲價差收入。

新興國家逢低必買

從國內市場來講,央行購入黃金之後可將黃金賣給民眾,拓寬民間投資渠道,對於中國、印度等民間有強大需求的國家,更可實現藏匯於民。中國面對流動性過剩,通過銷售黃金可實現貨幣回籠。

基於以上分析,許多新興市場國家會利用本次金價下跌機會購買黃金,改善儲備結構。根據IMF今年五月廿七日發布的月度黃金購買報告,俄羅斯、阿塞拜疆、哈薩克等國家已在四月份大幅增購黃金。新興市場國家對黃金的需求,會使金價保持在較穩定,繼續大跌的可能性很小。可是有許多投資者認為金價尚未見底,持有相當數量的空頭,不排除短期內金價續跌。許多央行也存觀望,待到達最低點後逢低買入。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財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副教授何青、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助理研究員梁超,協助完成)

莊太量

中文大學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曾任中央政策組非全職顧問,現為標準工時委員會委員,著有金融書籍及300餘篇論文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