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講場:填海造地保優勢

中國社會科學院最近發表的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指出,香港連續十一年在大中華地區城市中排行榜首,在綜合經濟競爭力和可持續性競爭力名列第一,又是最宜居住及營商的城市。但報告指出香港經濟偏重金融和房地產業,土地供應不足導致租金高企,樓價上升速度太急,經濟呈虛擬化及泡沫化,阻礙中小企發展。

香港各類型房地產價格及租金冠絕亞太地區多年,除因近年經濟穩步增長令需求增加外,上屆特區政府因九七年後樓價大幅下滑的陰影,減慢開發新土地及推售土地,以致現時各類型物業供應不足,租金及售價齊升的情況可說是無可避免。

保育不能凌駕發展

新一屆政府上任後大力增加及加快土地供應,主動定期推出土地給發展商競投,又提出眾多新土地開發方案,包括維港以外填海、發展岩洞、更改土地用途及重用前石礦場等。

今天香港,政府開發土地面對最大的困難是怎樣取得大眾及地區人士支持。近年保育風氣盛行,保育團體對政府提出的發展建議往往提出反對及反建議,並認為政府應盡力令保育及經濟發展並存。筆者非常重視保育,但認為保育絕不能凌駕經濟發展之上。香港可用作開發作為住宅、商業及文娛活動的地塊愈來愈少,政府絕對有必要透過不同方式開墾土地,配合未來社會中、長期發展需要。

特區政府於今年三月份,就維港以外填海及發展岩洞進行第二階段公眾諮詢。經第一階段公眾諮詢後,已揀選五個近岸填海地點,包括龍鼓灘、小蠔灣、欣澳、青衣西南及馬料水,以及在香港中部水域研究興建人工島的可行性。如五個建議填海地點及人工島計劃都能落實,可提供約1,870至3,130公頃土地作住屋、商業、物流、旅遊及康樂用地,對增加中長期土地儲備有重大幫助。

愈遲動工代價更高

據統計處資料,按去年公布的人口推算,未來三十年香港人口增長約137萬,即平均每年增加4.6萬,以現時人口作基數,即每年增加6.4%。

都市化必定為自然環境帶來一定程度的破壞,如保育人士堅決反對政府開發土地的各項建議,筆者相信所有政府提出的建設方案,都會因反對聲音而無法推行,或花上數年或更長時間才得到公眾支持。到工程動工之日,建築成本飆升,納稅人不但要多付工程開支,所有市民更需承擔工程延遲展開所引致的社會經濟損失。

缺土地削弱競爭力

香港要保持在亞太區內的競爭力,除保持原有的健全法制、自由營商環境、低稅率及簡單稅制、優良的基建設備、高效率政府、高質素的專業人才及勞動人口等基本條件外,也需擁有合適的土地資源以配合城市的經濟發展。香港現在的相對優勢已明顯不及過去的十至二十年,區內其他城市與香港的差距愈來愈小。

新加坡過去十年發展迅速,甲級寫字樓供應充裕且租金水平只達香港六成,此等因素已令新加坡能直接挑戰香港作為跨國企業區域性總部的地位。中國一線城市如北京、上海及深圳等已在經濟發展的硬件上趕及香港,只要在軟件上加以改善,要挑戰香港是指日可待。

蕭亮輝

高緯環球(Cushman & Wakefield)香港執行總監,擁有逾22年香港及中國商業房地產的租賃及買賣經驗,主要協助本地及跨國企業在本港及華南地區設立業務據點。蕭氏現時掌管高緯環球香港辦事處,管理的團隊共逾百人。